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
定 价:30 元
当前图书已被 6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郝全洪 等 著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010187129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9.2
- 页码:24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支撑经济增长的既有条件已然改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从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出发,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重点围绕承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微观主体——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它们在经济新常态中遇到的瓶颈和短板,提出破解问题的可行路径和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一个历史性转折点,进入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既是上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未来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前提,必将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重要枢纽而载人中国经济史册。新常态是一种包含上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成绩和问题、面临新的阶段更加复杂多样的矛盾和约束、蕴含有多种可能发展前途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综合状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又面临一个往哪里去的十字路口和关键时期,如何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常态,特别是快速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中新的更好发展,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历史性地的成为解开这个难题的必然的关键的选择。
本书的理论脉络包含以下四个理论逻辑,形成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链条:1.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理论逻辑。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阐明新常态是上一阶段中国经济注重增长忽视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个内在原因和国际市场等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状态特征、价值判断、发展动力、可能前途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2.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逻辑。阐明处于新的国际国内条件特别是诸多不利条件和因素约束下的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从供给侧结构性进行改革,加快转变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最优的也是迫切的选择。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逻辑。阐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根本上是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驱动是包含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种要素在内的复杂的系统,所以创新驱动需要全面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也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并且主要从供给侧发力,突出结构性调整。同时,聚焦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大国经济内部“雁行模式”和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等潜在空间,论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客观性、可行性和逻辑路径。4.突出企业主体的创新驱动发展理论逻辑。阐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提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层面,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郝全洪,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产业经济学等。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经济研究参考》《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趋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基于经济虚拟化视角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论丛”书系)和多部著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逻辑、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逻辑
二、研究思路
三、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创新及不足
一、概念和术语用法的界定
二、主要创新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与新常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内部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产业转移与外商直接投资
二、经济增长的内部基础——人口红利
三、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核心举措
第三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静态、动态与关系
一、关于新常态的含义和状态分析
二、关于新常态的价值判断和动态分析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与新常态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
一、产业结构、要素回报率和资源环境约束
二、基于投资的赶超战略、基于创新的增长战略与经济转型
三、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
第三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潜力和创新驱动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自身潜力
一、地区差异、大国经济的“雁行模式”与经济转型
二、劳动人口、“二次人口红利”与人均资本存量
三、技术落差、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
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释放“政策红利”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政府创新驱动
……
第四章 政策性负担、国资“退出”困境与混合所有制
第五章 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约束与关键路径
第六章 小微企业成长、政策支持与自生能力
第七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