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指代消解及其推理模式研究》以国内外新近相关文献为基础,主要围绕汉语主谓句的逻辑语义、指代消解,以及自然语言的推理模式加以研究。第一章是引论。第二章是基于动态谓词逻辑的自然语言指代消解。第三章是基于范畴类型逻辑的指代消解和歧义消解。第四章是广义量词理论基础。第五、六章是基于广义量词理论的传统i段论和广义三段论的有效性及相关语篇推理的形式化研究。第七章是基于广义量词理论的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的有效性及其公理化的探索性研究。
《汉语指代消解及其推理模式研究》创新研究主要分布在第五、六、七章,特色研究是第七章。
《汉语指代消解及其推理模式研究》适合于逻辑学、语言学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对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感兴趣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阅读。
晓君自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以来,先后出版了《广义量词理论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和《信念一愿望一意图逻辑及其应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两部专著。这次奉献给读者的《汉语指代消解及其推理模式研究》是其第三部专著。我作为晓君的博士生导师,由衷地为这一系列学术成果的获得感到欣慰和鼓舞。
当今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已被我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我国已宣布在2030年前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本书关于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学研究则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关联。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特点有:其一针对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提出逻辑学与语言学及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跨学科研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其二基于新的语言逻辑工具思考中文的语义问题,详细介绍了动态谓词逻辑DPL和范畴类型逻辑CTL的基本思想方法,采用量词逻辑的新理论——广义量词理论GQT的视角,审视古老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拓展了三段论的研究范围;其三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存在诸多问题,少有人问津。本书大胆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探讨模态三段论的有效式范围,提出判定模态三段论有效式的规则,最后对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的公理化给出尝试性研究。
张晓君,女,汉族,1970年出生,四川南充人。现任四川师范大学逻辑与信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兼职于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逻辑学硕士点的负责人,中国应用逻辑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2011年博士毕业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逻辑学方向),师从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特殊津贴专家、*******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邹崇理研究员。2011年7月-2013年7月为厦门大学博士后,师从身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逻辑学等五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周昌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Agent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近些年来,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逻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期刊50余篇。
序言
引论
第一节 为何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语言学研究离不开逻辑学
一、开启语言学与逻辑学的沟通交流模式
二、交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三、逻辑、语言、信息与计算的交叉研究亟待加强
第二节 何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一、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逻辑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意义的静态理论
三、意义的动态理论
四、意义的算法理论
1.算法理论的形成过程
2.算法理论的理论预设
3.同义概念与等价算法
4.算法理论的思想脉络
第三节 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及其机制
一、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
二、指代消解的主要机制
1.中介机制
2.动态约束机制
3.加标机制
4.复合机制
5.范畴机制
第一章 动态谓词逻辑
第一节 动态谓词逻辑产生的最初动力
第二节 动态谓词逻辑的动态机制
一、合取式和存在量化式的动态解释
二、蕴涵式的动态解释
三、全称量化式、否定式与析取式的动态解释
第三节 动态谓词逻辑的形式系统
一、语法和语义
二、意义、真和等值
三、辖域与约束
四、一些逻辑事实
五、动态后承
第四节 动态谓词逻辑的主要特征
一、组合性的语义特征
二、表达式的测试特征
三、变元的复位特征
第五节 动态谓词逻辑与其相关逻辑的关系
一、动态谓词逻辑与标准谓词逻辑的比较
二、动态谓词逻辑与量化动态逻辑的比较
三、动态谓词逻辑与话语表现理论的比较
第六节 动态谓词逻辑研究展望
……
第二章 范畴类型逻辑
第三章 自然语言推理研究的简便工具
第四章 基于广义量词理论的直言三段论研究
第五章 基于广义量词理论的广义三段论研究
第六章 模态三段论的有效性与公理化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