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丁声树先生 周祖谟 丁声树先生卧病多年,终于逝世,这是使人悲痛的事。丁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朋友。我们都是北大的毕业生。他是1932年毕业,我是1936年毕业。我认识他是在1936年的秋天,我初到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工作的时候。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亲切笃实。虽然他很有学问,但毫无骄矜之气。以后熟了,同他在一起论学,他_直很谦虚,从来不轻易表示意见。彼此说笑,他爱对我学北京人常说的话:“谁知道呐?”或者说:“可不是嘛。”这已经是五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都不到“而立”之年,他长我五岁,回忆往事,音犹在耳。 我跟董同稣和他同在蓝家庄宿舍住,一问房分里外间,他住外间,我同董住在里间。他在生活方面俭朴,冬天南京很冷,他坚决不要炉火。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吃半磅牛奶就到北极阁办公室去了,晚间十点钟才见他回来。星期日照常如此,很少休息。他爱惜时间,已成习性。平时不大与人闲谈,循规蹈矩,勤勤恳恳,所中同事交谈的时候不肯呼其名,常呼“丁梧梓”,“梧梓”是他的字。有时称为“丁老夫子”。大家对他那谦抑、节俭、好学不倦的精神都十分敬佩。 他发表的文章并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引证,迭出新解,学者无不啧啧称赞。由于他平日蓄积者厚,体悟者深,所以水到渠成,有伦有序,自成佳作。他对方言、音韵、训诂、语法都有很深的造诣,而对训诂尤为精到。 全国解放以后,他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我在《中国语文》编辑会上还不断同他晤面,他总是那样言语温和,不失为学长的风度。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汲汲不息,对后进诚恳指导,不遗余力,有口皆碑。如今他不幸逝世是中国语言学界的一大损失,很多人失去了良师益友,使人格外怀念。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永远为人所崇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