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共8章,分别为:第1章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章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章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4章Ti基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5章铜硫化合物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6章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7章生物质衍生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8章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该书总结了过渡金属基材料与碳基材料的制备与改性方法,详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对上述电极材料储能过程的影响与作用。
《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适合表面处理、能源化学、电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用。
我国能源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较高的最新一代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民用及军用移动通信和数码科技领域中,我国未来对这两大电池材料的需求难以估量。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但目前生产技术水平及产品性能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实践,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结合国内外锂、钠离子电池用过渡金属基与碳基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技术的新发展撰写了此书。本书描述了过渡金属基材料与碳基材料在锂离子及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过渡金属基与碳基材料的制备与改性方法,详述了不同改性方法对上述电极材料储能过程的影响与作用。
本书共有8章,其中第1章至第3章系统介绍了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常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4章介绍了氧化钛薄膜电极的制备与改性,第5章介绍了铜硫化合物材料的制备与储能行为,第6章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储能行为,第7章介绍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行为,第8章介绍了合金材料的改性制备与电化学行为。
本书适合表面处理、能源化学、电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