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1800年,清朝皇帝强化军事,开疆拓土,开展广泛的文化运动,将军事胜利以及与之相连的“武”引入文化生活的主流。军事主题在文献、艺术、建筑等方面一再出现,这种令人惊讶的利用文字和图像的现代做法,使得当时大众的想象中,武功与皇权密不可分;清朝皇帝成功地将文化影响力当作了一种政治工具。清朝极强调“武”,将它理解为“文”的补充而不是附庸。发生在盛清皇帝统治时期的文化军事化,为现代军事化的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拥有军事实力及与之相伴生的尚武精神是盛清的规定性特征,因中国19世纪的军事孱弱就认为此前乃同样不堪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在国际舞台上,近代中国的孱弱只是一种反常现象,非正常状态。本书对于理解清朝的本质以及军事化的现代国家的根源提供了新的认知。
		
	
作者简介: 
卫周安(Joanna Waley-Cohen),剑桥大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博士,师从鲁惟一、杜希德、史景迁、余英时等名家。现为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除本书外,还著有《清朝中期的流放:发配新疆(1758-1820)》(Exils in Mind-Qing China:Banishment to Xinjiang,1758-1820)、《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上的全球化趋势》(The Sextants of Beijing:Global Currents in Chinese History)等。 
 
主译简介: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译著《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2005年)、《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2014年)、《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2017年)、《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2019年)等。 
序言|  ……1 
第一章|  军事文化与清帝国…… 
 
 
一、文与武…… 
 
二、新清史…… 
 
三、文化的军事化…… 
 
四、清帝国宏图大业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纪念性战争…… 
 
一、碑刻…… 
 
二、纪念性礼仪…… 
 
三、战图、功臣像等纪念性绘画…… 
 
四、文献记载…… 
 
五、结论…… 
 
第三章|  宗教、战争与帝国建设…… 
 
一、清朝统治下的宗教…… 
 
二、清朝皇帝与藏传佛教…… 
 
三、第二次金川之役…… 
 
四、法术与战争…… 
 
五、战后…… 
 
六、结论…… 
 
第四章|  军礼与清帝国…… 
 
一、大阅…… 
 
 
 
 
 
 
 
 
 
二、命将…… 
 
三、郊劳…… 
 
四、献俘与受俘…… 
 
五、木兰秋狝…… 
 
六、军礼的记录与传播…… 
 
七、结论…… 
 
 
 
第五章|  帝国的空间变化…… 
 
一、清朝对武的提倡…… 
 
二、军事化的政府文化与机构…… 
 
三、八旗制度…… 
 
四、景观的军事化…… 
 
五、结论……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