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初的经学研究中,“汉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风潮,这股风潮流行于晚清,却并非是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江苏学政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在江阴建立南菁书院,高扬汉宋兼采旗帜。南菁书院的理念汇集并培育了众多经学大师,如黄以周、王先谦、张锡恭、曹元弼、唐文治等,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之间促成了晚清经学的又一座高峰,也成为连接清代与近代学术的重要桥梁,可以看作对清代经学的总结。
本书精选三十篇关于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的文章,展现了南菁学者们在晚清经学和教育等多领域的研究与作为,对全面认识南菁书院及其对晚清民国经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今日的经学与礼学研究亦有珍贵的启发价值。
《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收入了虞万里、邓国光、乔秀岩等知名学者的文章共30篇,从学术、教育、社会运动等多个方面对晚清经学重镇南菁书院进行深入研究,考察当时的经学如何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之间发展,及其对民国和后来学术的深远影响。论文集分为三部分:“文化转型中的南菁书院”——总论南菁书院在近代学术中的作用;“南菁师儒”——以掌教南菁的学者,如黄以周、王先谦等为主,讨论其学术成就;“南菁课生”——以南菁书院培育的优秀生徒,如张锡恭、曹元弼、唐文治等为主,讨论其学术、交游以及在近代历史上的作为。编者希望这本文集能够推动学术界对南菁书院和清代经学的进一步重视,并继承南菁诸公的治学精神。
吴飞,1973 年生于河北肃宁,2005 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等,著有《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07)、《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2013)、《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2017)等,点校整理有:张锡恭《丧服郑氏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