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产生了一些“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本书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机遇进行分析,挖掘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本区域各个产业的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梯度系数,寻找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优势。借鉴其他国家在经历产业空心化之后又“再工业化”和“重返制造业”的经验,深入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及成因,*后提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的四个重构和保障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策建议。
		
	
                                    适读人群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师生
                                ※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情况 
※探究东部与西部的产业迁移与互补            
欧阳华(1982-),女,汉族,湖南怀化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博弈论。现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师,“海峡两岸商务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 
主持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主持完成4项厅级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科研获奖10次。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项目2项,参与广西重大研究招标课题3项。在《当代财经》、《城市发展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第一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 1 
第一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1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 2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3 
第二节大湾区产业结构变迁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 4 
一、大湾区发展的背景 / 4 
二、大湾区给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 5 
第三节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 / 6 
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出的背景和渊源 / 6 
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7 
第四节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 / 8 
一、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的提出 / 8 
二、重点推进实施“东融”战略 / 8 
第五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绿色发展体系的构建 / 10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 / 10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产业发展的启示 / 11 
第六节流域经济理论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提供发展依据 / 13 
一、流域经济理论的提出 / 13 
二、流域经济的发展实践 / 14 
三、流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 16 
第七节产业转移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 / 17 
一、产业转移理论的提出 / 17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 19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22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目录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分析 / 26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含义、优化及评价标准 / 26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 27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评判标准 / 28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 / 29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 29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 / 33 
第三节产业结构演进的机制 / 35 
一、经济发展的内生演进机制 / 35 
二、外部经济带动的外生演进机制 / 36 
三、经济与社会的协同演化机制 / 37 
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机制 / 39 
第四节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 41 
一、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形成三次产业雏形 / 42 
二、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社会经济形态更替 / 42 
第五节产业竞争力 / 43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实质 / 44 
二、产业竞争力的类型 / 44 
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 45 
 
第三章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47 
第一节产业空心化的内涵及国际比较 / 47 
一、产业空心化的含义 / 47 
二、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形式 / 50 
三、产业空心化的国际比较 / 51 
第二节产业空心化的特征 / 56 
一、中小企业贷款转移现象明显 / 56 
二、区域产业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 / 56 
第三节产业空心化的基本成因 / 59 
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 / 59 
二、物质生产部门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要求 / 60 
三、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实体经济利润下滑 / 61 
四、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 61 
五、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经济金融化 / 62 
第四节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正面效应 / 62 
一、增加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机会 / 63 
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 63 
三、优势互补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65 
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65 
第五节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效应 / 66 
一、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 66 
二、难以获取全部产业生产技术 / 69 
三、造成国内资源严重消耗 / 70 
四、压缩未来国内产业转型空间 / 71 
五、导致产业链断裂 / 72 
 
第四章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 75 
第一节产业生态系统的含义 / 75 
一、产业生态系统的提出 / 75 
二、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 77 
第二节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 79 
一、创新生态系统 / 80 
二、生产生态系统 / 81 
三、应用生态系统 / 81 
四、辅助系统和因素 / 82 
第三节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83 
一、相互依赖 / 83 
二、连接复杂 / 84 
三、自我修复 / 84 
四、共同演变 / 85 
 
第五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及成因 / 86 
第一节产业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 86 
一、产业发展现状 / 86 
二、区位商的测算 / 88 
三、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测算 / 92 
四、产业梯度系数(IGC)的测算 / 95 
第二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 / 98 
一、产业基础薄弱 / 99 
二、环境污染严重 / 102 
三、福利水平较低 / 104 
四、产业园区发展落后 / 106 
五、金融支持面临难题 / 110 
六、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113 
七、行政合作存在问题 / 116 
第三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成因 / 117 
一、产业集群黏性阻滞效应 / 117 
二、区际要素收益率差异收窄 / 118 
三、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化 / 118 
四、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 / 120 
五、技术外溢效果不明显 / 121 
六、落后企业的学习障碍 / 121 
 
第六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四个重构 / 127 
第一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重构与布局 / 128 
一、发展现代化的第一产业 / 128 
二、加快第二产业转型升级 / 129 
三、培育具有优势特色的第三产业 / 129 
四、加快产业承接转移 / 130 
第二节自主创新重构产业知识基础 / 130 
一、自主创新 / 131 
二、跨价值链学习 / 131 
第三节技术发展重构知识流动渠道 / 132 
一、同类技术发展 / 132 
二、知识寻求型逆向投资 / 133 
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重构优势特色产业 / 134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 134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136 
三、推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 139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 140 
五、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 143第七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建议 / 147 
第一节培育发展创新生态系统 / 147 
一、创新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方式 / 148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 149 
三、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人才队伍 / 151 
四、“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154 
第二节大力建设生产生态系统 / 156 
一、加速发展绿色制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156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 / 159 
三、凸显区域特色,发展产业集群 / 162 
四、产业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化改造 / 166 
第三节努力提升应用生态系统 / 168 
一、抓住机遇,共创开放合作新高地 / 168 
二、组织协调,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合作共建 / 170 
三、优化基础设施,转变企业生产模式 / 173 
四、多部门联动,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 175 
第四节改革完善辅助生态系统 / 176 
一、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176 
二、紧跟时代变迁,优化区域产业政策 / 177 
三、强化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市场 / 179 
四、培育成熟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181 
 
参考文献 / 184 
 
重要术语索引表 /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