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品研制通用质量特性管理控制与风险评价》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保证评价及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全书共分4章。通过挖掘影响因素,建立保证体系并进行评价,控制风险损失,提供风险决策信息,最终为研制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集成。
《航空产品研制通用质量特性管理控制与风险评价》可供航空产品研制中的管理机关及工业部门从事通用质量特性工作的专业人员及技术与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随着可靠性工程的发展,目前在包括航空装备在内的几乎所有产品的研制过程中,用户均明确提出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通用质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及工作要求。然而在航空装备研制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目前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程序与方法来组织、保障、评价通用质量特性工作开展及要求实现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风险,这一问题的表现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研制单位角度看,工业部门通用质量特性设计、分析、试验等工作虽已普遍开展,但是工作过程中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保证的目标及相关程序方法却不明确,组织管理工作是以问题为取向的且时机相对滞后,基本以事后验证为主,缺乏事前评价和过程管理,无法准确高效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其次,作为提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要求的用户也受困于没有适当的监督程序与控制方法,来监督评价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工作的开展情况。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保证工作处于“重要求轻考核、有想法缺手段”的尴尬境况,不能规范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可能无法实现的研制风险。为此,研制单位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的可靠性工程能力,从基础能力、机构人员、技术手段及管理控制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并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便预计、监测、评估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不能实现的风险,定量揭示风险要素,及时发现短板并有效改进。建立起系统的可靠性工程能力已成为型号研制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基于上述需求,作者以参与多个航空装备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质量特性工作的体会,开展了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保证评价及风险管理应用研究,以期从技术管理角度出发形成工程可用的程序方法,以评价促能力建设、以评价促设计改进、以评价抓风险管控,为研制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提供技术支持。本书所述主要内容为作者相关研究成果及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集成。
全书通过挖掘影响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因素,建立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保证体系,并通过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保证体系的能力进行能力成熟度评价,评价研制单位通用质量特性工作基础能力及对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能力的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管理方法,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升单位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保证能力来保证其研制的航空产品的通用质量特性,减少影响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各因素发生概率,控制风险损失,并得出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完成风险短板项目,为装备用户和研制单位进行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全书共分4章。
第1章是“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概述”。阐述了开展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工作的目的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第2章是“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从影响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因素入手,介绍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的定义及建立原则,从基础条件、过程控制与管理、技术能力三个维度建立了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
第3章是“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首先,阐述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评价的目的意义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体系及评价体系能力评价方法,形成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其次,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对基础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技术能力三个维度各因素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第4章是“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首先,明确了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的含义,开展了航空产品研制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明确了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流程等内容。结合第3章的研究内容,形成了基于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成熟度的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识别方法。其次,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从风险度、风险矩阵、风险排序三个角度描述航空产品的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最后,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处置的过程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上述为本书的核心内容,为更好地理解、使用本书所述方法,在此补充一些与本书相关的背景信息。实际上本书内容所涉工作是由“需求论证、方法研究、工程应用”三部分组成。出于公开出版及相对普适等因素考虑,本书仅侧重介绍了第二部分,即编写团队研究形成的方法总结与介绍,以求能对型号研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思路,三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第一,需求论证。编写组成员从用户对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的需求出发,通过参与型号研制通用质量特性工作、组织工作研讨、分析研判发现问题等环节,总结提炼形成需求共识,这个共识与目标是开展相关研究并编写本书的初衷及后续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源动力。
第二,方法研究。针对需求和目标,开展相关研究并形成工程可用的程序与方法支持具体工作的开展。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和开展本项工作的技术基础。
第三,工程应用。编写团队就本书所涉内容在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两方面一直在同步进行、互动相长。自2015年左右开始至今,项目组在陆航发动机装备研制主管部门和中国航发集团等领导机关的管理、支持和组织协调下,在中国航发和航空工业近20个厂所,运用本书所述方法组织开展了多场现场评价并形成报告,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厂所相关工作实际情况并得到认可,为厂所通用质量特性能力提升和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有益的技术与管理支持。
在本书编写及现场评价等工作环节中,陆军装备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航发集团科研部、空军航空研究院航空兵所、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南方、中国航发动控所,以及中国航发北京航科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我的多位同事和研究生,在近5年时间里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问题研讨、方法研究、现场评价、改进提升及回头看等工作,可以说本书是全体工作人员和论著编写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牵头人,我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航空工业出版社相关同志在疫情期间克服沟通不畅等因素提供的专业的工作建议与出版服务,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最后,由于作者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的认识和实践仍在探索和实践阶段,技术认知和水平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书在内容设置、技术方法、编写结构等方面难免存在不足。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读者能给予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我们会不断吸收这些批评和建议,将这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推进下去,发挥它对型号通用质量特性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为型号研制和装备用户得到好用管用的航空产品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章 航空产品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概述
1.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风险研究现状
第2章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
2.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定义及原则
2.1.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定义
2.1.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建立原则
2.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建立
2.2.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
2.2.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体系组成要素
第3章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
3.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概述
3.1.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的目的意义
3.1.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机
3.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体系建立
3.2.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体系定义
3.2.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3.3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能力评价方法
3.3.1 数据采集
3.3.2 数据处理
3.3.3 数据分析
3.4 基础能力评价方法
3.4.1 组织机构胜任能力评价方法
3.4.2 设备设施胜任能力评价方法
3.4.3 六性费用投入评价
3.5 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评价
3.5.1 六性管理与控制能力评价
3.5.2 制造保障能力评价
3.6 技术能力评价
3.6.1 六性设计与分析能力评价
3.6.2 六性试验与评估能力评价
3.6.3 六性达标与持续改进能力评价
3.6.4 通用质量特性工程应用技术的技术成熟度评价
第4章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
4.1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概述
4.1.1 通用质量特性实现风险含义
4.1.2 通用质量特性实现风险管理
4.1.3 通用质量特性实现风险管理理论
4.2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识别
4.2.1 风险识别含义
4.2.2 风险识别原则
4.2.3 风险识别过程
4.2.4 风险识别方法
4.2.5 基于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保证成熟度的通用质量特性实现风险识别
4.3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分析
4.3.1 风险度评价法
4.3.2 风险矩阵评价法
4.3.3 风险排序评价法
4.3.4 层次分析法
4.3.5 风险分析方法比较
4.4 通用质量特性要求实现风险处置
4.4.1 风险处置概述
4.4.2 风险处置过程
4.4.3 风险处置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