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2  研究目标 4
     1. 1. 3  研究意义 5
   1.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6
     1. 2. 1  研究内容 6
     1. 2. 2  研究方法 8
   1. 3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8
 
 第2 章  理论基础 10
   2.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10
     2. 1. 1  流动性的分类与定义  10
     2. 1.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13
     2. 1.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根源  17
   2.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21
     2. 2.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  21
     2. 2. 2  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规划方法  25
     2. 2. 3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法  27
   2.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影响  30
 
 第3 章  巴塞尔委员会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 33
   3. 1  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的改革历程  33
     3. 1. 1  金融市场变化给危机前流动性风险监管带来挑战  33
     3. 1. 2  危机前建立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则面临阻力  35
     3. 1. 3  金融危机快速推动了全球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  36
   3. 2  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框架体系  38
     3. 2. 1  流动性风险监管原则的确立  38
     3. 2. 2  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的核心内容  39
     3. 2. 3  全球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指标达标情况  45
     3. 2. 4  流动性风险的信息披露监管要求  50
   3. 3  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的评价  54
 
 第4 章  国际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实践 57
   4. 1  美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实践  57
     4. 1. 1  LCR 规则和 NSFR 规则的实施进展  57
     4. 1. 2  其他流动性风险监管工具  63
   4. 2  欧盟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实践  67
     4. 2. 1  LCR 规则和 NSFR 规则的实施进展  67
     4. 2. 2  其他流动性风险监管工具  73
   4. 3  新加坡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实践  74
     4. 3. 1  LCR 规则与 NSFR 规则的实施进展  74
     4. 3. 2  其他流动性风险监管工具  79
   4. 4  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评价  81
 
 第5 章  国际大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84
   5. 1  国际大型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  84
     5. 1. 1  融资与流动性管理  85
     5. 1. 2  流动性管理的实践模式  86
   5. 2  代表性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88
  5. 2. 1  汇丰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88
     5. 2. 2  摩根大通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92
     5. 2. 3  富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95
     5. 2. 4  花旗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98
   5. 3  国际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评价 102
 
 第6 章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实践  105
   6. 1  危机前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指标监管 105
   6. 2  危机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改革 107
     6. 2. 1  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文件陆续推出 107
     6. 2. 2  现行的流动性风险总体监管框架 109
     6. 2. 3  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框架及实施 116
     6. 2. 4  中国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的评价 121
   6. 3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影响 123
 
 第7 章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  127
   7. 1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总体表现 127
     7. 1. 1  2013 年 “流动性紧张” 事件及启示  127
     7. 1. 2  2019 年 “ × ×银行接管” 事件及启示  129
     7. 1. 3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总体评价 132
   7. 2  中国代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 134
     7. 2. 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34
     7. 2. 2  代表性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42
     7. 2. 3  代表性地方性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46
   7. 3  中国代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征分析 151
     7. 3. 1  国有大型银行: 平复市场流动性波动的重要力量 152
     7. 3. 2  股份制银行: 更加注重流动性与盈利性的权衡 154
     7. 3. 3  地方性银行: 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155
 
 第8 章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潜在挑战  158
   8. 1  中国银行业的业务转型趋势 158
   8. 2  同业业务创新加剧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 160
     8. 2. 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概述 160
     8. 2. 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主要变化 163
     8. 2. 3  同业业务创新对银行期限错配的潜在影响 166
   8. 3  存款竞争加剧冲击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 167
     8. 3. 1  商业银行 “存款荒” 的主要表现  167
     8. 3. 2  商业银行 “存款荒” 的原因分析  170
     8. 3. 3  存款竞争加剧对银行资金来源的潜在影响 172
   8. 4  宏观经济下行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暴露 174
     8. 4. 1  商业银行亲经济周期特征的表现 174
     8. 4. 2  宏观经济下行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潜在影响 176
   8. 5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影响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179
     8. 5. 1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推进 179
     8. 5. 2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潜在影响 181
 
 第9 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  186
   9. 1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内容 186
     9. 1. 1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流程 186
     9. 1.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87
   9.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架构 189
   9. 3  流动性风险偏好、 策略、 政策和程序 191
     9. 3. 1  流动性风险管理偏好 191
     9. 3. 2  流动性风险策略、 政策和程序 193
   9. 4  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 194
     9. 4. 1  现金流管理 194
     9. 4. 2  日间流动性管理 196
     9. 4. 3  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 201
     9. 4. 4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204
     9. 4. 5  流动性应急计划 209
     9. 4. 6  其他管理工具 212
 
 第10 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216
   10. 1  本书总结  216
   10. 2  政策建议  217
     10. 2. 1  实施多元化的融资战略  217
     10. 2. 2  强化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220
     10. 2. 3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221
     10. 2. 4  适时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223
     10. 2. 5  完善应对中小型银行风险的机制  226
 
 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