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303-361)。其杰构《兰亭集序》,实乃集书法、文学、思想及文化之大成。
本书全方位而有系统地深入厘析王羲之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环境,其政治创伤及追求,其家庭宗教背景及服食原因,其《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的关系及此中所体现的思想,以至于此帖在书法艺术史上的突破和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原因。
《千古兰亭:王羲之的思想与书法》一书共分六个章节,开篇第一章节即介绍《兰亭集序》的流传、主要版本与历史上艺术史学者对于它的评价。第二章《王羲之的政治追求及其创伤》中,作者主要解读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政治追求。第三、四章,解读王羲之如何在时代氛围中保留其个人特色及如何在文人群体中脱颖而出。第五章,解读《兰亭集序》这一人间至宝成形的前因后果、其中的成功因缘、真伪鉴定等内容,表明《兰亭集序》这一字帖的流存的不易。
第一章 《兰亭集序》
的版本、流程与争议
一、前言
魏晋时代,在各种艺术
大放光芒之际,**创造
力、最有人格魅力,而又
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便是
王羲之(字逸少,303—
361),其杰构《兰亭集序
》,实乃集书法、文学、
思想及文化之大成。王羲
之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环境
,其政治创伤及政治追求
,其热衷的宗教及服食,
其《兰亭集序》与《金谷
诗序》的关系,《兰亭集
序》所体现的思想,以及
此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
的突破,以上这一连串的
相关问题,实有全方位而
有系统地深入厘析的必要
,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王羲
之的思想,以及探析构成
《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
一行书”的各种因素及其成
就。
陈岸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香港大学。研究范围涉及中国诗学、魏晋文学、文学史、现当代中国小说,以及史学方面的《战国策》《世说新语》《明史》。著述包括在香港出版的《文学考古: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型结构》(中华书局2016)、《醍醐灌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思想世界》(中华书局2015)、《甲申诗史:吴梅村书写的一六四四》(中华书局2014,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文学史的书写及其不满》(中华书局2014)、《诗学的政治及其阐释》(中华书局2013)、《战国策》(中华书局2013;北京中信2014)、《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2;北京中信2013)、《神话的叩问:现当代中国小说研究》(天地图书2012),以及2011年在大陆齐鲁书社出版的《沈德潜诗学研究》与《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胡适与顾颉刚》(“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与此同时,他也一直致力于书画的创作及艺术史的研究。
第一章 《兰亭集序》的版本、流传与争议
一、前前言
二、《兰亭集序》的流传
三、《兰亭集序》的主要流传版本
四、历代有关《兰亭集序》的评价
五、关于“兰亭论辩”
第二章 王羲之的政治追求及其创伤
一、前言
二、失父的创伤
三、癫痫与孤独
四、“诣阙请罪”
五、政治斗争
六、公心与北伐
七、结语
第三章 王羲之的宗教信仰、隐居及其服食
一 前言
二、王氏家族的宗教渊源
三、琅琊王氏家族与“五斗米道”
四、王羲之的信仰
五、仪式与服食及其影响
六、隐居剡东
第四章 “兰亭雅集”的思想、格调及其意义
一、前言
二、家族及时代氛围的比较
三、两次诗会参与者的思想境界
四、格调与思想之异
五、《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的“文本互涉”
六、“兰亭雅集“的意义
七、结语
第五章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其突破
一、前言
二、名师与名帖
三、媚中带骨
四、书法理论
五、《兰亭集序》的思想
六、《兰亭集序》在书法上的突破
七、结语
第六章 总结
附录一 兰亭论辩真相
附录二 王羲之作品列表
附录三 王羲之主要家族成员
附录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