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的编写贯彻了习近平同志“南梁的革命历史一定要好好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书中通过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展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大力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体现了党史研究在坚定革命信念,坚守革命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挥的精神激励和资政育人的作用。当年革命先辈所创建的南梁辉煌和伟业,所形成的南梁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梁,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地名,但近代史上这里发生的故事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南梁的有名源于一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的南方,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革命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开篇,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随之,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在大江南北相继创建。在中国的西北,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吸取在甘肃正宁寺村塬、陕西耀县照金创建革命根据地受挫的经验教训,最终在桥山山脉中段,成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建立了以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从此,南梁红旗不倒,成为中国北方最耀眼的一颗星辰,挺起了中国革命的脊梁。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从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大力发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使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地辖2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人口数十万。嗣后,在数次反“围剿”斗争中,陕甘边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片,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县、百万人口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党中央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将这块红色圣土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先东征,再西征,使这块红色区域扩大成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并制定了在全国建立抗曰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方针,全民族抗战开始后,这里又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之前,这块红色热土已拥有陕北、陕甘、陕甘宁3个苏维埃省治,神府、关中、陕北东地区3个苏维埃区治,以及辖40余个县治,其中在豫海建立了回民自治县。这块红色区域处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重要节点上,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决定性的贡献。
在以南梁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发展形成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中,尽管根据地前后的名称有所变化,但不同的称谓均为党史上中共中央及有关组织所认可和使用,清楚展示了当时的地域、隶属关系和领导机构。本书为简洁、明了起见,统一使用了“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概念,并将书名定为《南梁革命根据地史》。这一称谓,将以南梁为中心的一系列根据地的历史发展串联了起来,进一步突出了南梁的中心地位和贡献,并据此提炼概括了催人奋进、垂裕后昆的南梁精神。这与党史上通用的陕甘边根据地、陕北根据地、陕甘根据地或西北根据地并不冲突。
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涵的南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思想情操,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重要源头,是我们党革命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第一章 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陕甘的传播与中共组织的创建
一、五四运动对陕甘地区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陕甘地区的早期传播
三、中共陕甘组织的建立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南梁地区的社会状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二、民众深受阶级压迫
三、劳苦大众奋起反抗
第三节 兵运斗争与建立红色武装
一、刘志丹在冯玉祥部的军事斗争实践
二、“九二六会议”与武装起义的发动
三、“三色”建军方针与兵运斗争
四、太白起义与南梁游击队的创建
五、倒水湾整编
六、林锦庙会师
七、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建立
八、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九、习仲勋与两当兵变
第四节 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尝试
一、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二、陕甘游击队反“围剿”斗争与西华池起义
三、寺村塬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 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六节 红二十六军与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一、陕甘游击队转战陕甘边
二、红二十六军的创建
三、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四、照金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五、红二团南下的悲壮征程
六、陈家坡会议挽救红军
七、照金革命根据地失陷
第二章 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节 红军主力在陇东外线作战的重大胜利
一、奇袭合水县城
二、城壕川战斗
三、毛沟门战斗
第二节 以南梁为中心刨建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确立
一、包家寨会议的召开
……
第三章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第四章 南梁政府的“十大政策”
第五章 陕甘边、陕北联合反“围剿”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第六章 红军长征落脚点与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出发点
第七章 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南梁精神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