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果业的快速发展,果品及其制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果品种类丰富,作为商品栽培的果品超过70种,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大果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果品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苹果、柑橘、梨、葡萄、桃等许多果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果品及其制品早已成为我国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营养品质、功能成分、农药残留、矿质元素、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和过敏原果品成分是影响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事关消费者健康、安全。无论是果品及其制品的生产、贮运和贸易,还是对其进行研究、教学和监管,质量安全检测内容均必不可少。为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套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丛书,以向读者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果业的快速发展,果品及其制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果品种类丰富,作为商品栽培的果品超过70种,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果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果品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苹果、柑橘、梨、葡萄、桃等许多果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果品及其制品早已成为我国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营养品质、功能成分、农药残留、矿质元素、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和过敏原果品成分是影响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事关消费者健康、安全。无论是果品及其制品的生产、贮运和贸易,还是对其进行研究、教学和监管,质量安全检测内容均必不可少。为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套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丛书,以向读者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参考依据。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是公认的技术规则,兼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套丛书是在收集260余项果品及其制品检测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果品及其制品检测工作实际需要和编者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而编写的。丛书共分5册,《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营养品质和功能成分》《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上)》《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下)》《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元素、添加剂和污染物》和《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真菌毒素、致病菌和果品成分》。第一册由聂继云、闫震和李志霞主编,第二册和第三册由聂继云主编,第四册由聂继云、匡立学和程杨主编,第五册由聂继云、李志霞和李银萍主编。丛书由聂继云统稿。参加编写的还有常维霞、陈秋生、董雅凤、冯晓元、高芳、关棣锴、郭永泽、胡莉、焦必宁、李海飞、李静、刘红弟、刘璇、庞荣丽、沈友明、王蒙、王艳、王玉娇、邢丽杰、徐国锋、岳强、赵多勇等。
本丛书内容丰富,覆盖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共收录检测方法近330种。其中:营养品质检测方法39种,以分光光度法、水解法和滴定法为主,覆盖17种(类)营养品质指标;功能成分检测方法40种,以液相色谱法居多,覆盖32种(类)功能成分;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11种,以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一质谱/质谱法为主,包括64种单残留方法和47种多残留方法,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种~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元素检测方法45种,包括39种单元素方法和6种多元素方法(多元素方法可检测4种~26种元素),前者主要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后者均为ICP-()ES法或ICP-MS法;添加剂检测方法28种,以液相色谱法为主,覆盖43种食品添加剂;污染物检测方法7种,覆盖30种污染物;真菌毒素检测方法12种,覆盖4种(类)真菌毒素和产毒青霉属、曲霉属及其毒素;致病菌检测方法18种,覆盖11种致病菌;果品成分检测方法11种,均为PCR法,覆盖11种水果成分;过敏原果品成分检测方法15种,主要是I。AMP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覆盖9种过敏原果品成分。
聂继云,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主任、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检中心(兴城)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果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中国果树》等期刊编委。“十五”以来,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和一级学报论文50余篇;主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果品卷》《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与评价指标》《苹果安全生产技术手册》等著作9部,参编著作7部;制定《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NY/T26372014)、《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NY/T3082-2017)等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30余项;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其他获奖成果多项。
第一篇 果品及其制品中元素的检测
一、碘的测定
二、氟的测定
三、钙的测定
四、镉的测定
五、铬的测定
六、总汞的测定
七、甲基汞的测定
八、钾和钠的测定
九、磷的测定
十、铝的测定
十一、镁的测定
十二、锰的测定
十三、镍的测定
十四、铅的测定
十五、无机砷的测定
十六、总砷的测定
十七、锑的测定
十八、铁的测定
十九、铜的测定
二十、硒的测定
二十一、无机锡的测定
二十二、有机锡的测定
二十三、锌的测定
二十四、锗的测定
二十五、4种元素的测定
二十六、5种稀土元素的测定
二十七、16种元素的测定
二十八、16种稀土元素的测定
二十九、26种元素的测定
第二篇 果品及其制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
一、氢-3的测定
二、锶-90的测定
三、锶-89的测定
四、钷-147的测定
五、钋-210的测定
六、镭-226的测定
七、镭-228的测定
八、天然钍的测定
九、天然铀的测定
十、钚-239和钚-240的测定
十一、碘-131的测定
十二、铯-137的测定
……
第三篇 果品及其制品中添加剂的检测
第四篇 果品及其制品中污染物的检测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