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目标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人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实现综合改革目标的关键是培养适应并引领民族地区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模式是构建寓民族地区地方院校(C1)和民族院校(C2)、部委所属综合性高校(U)、民族地区特色产业(I)及少数民族地区人的发展(D1)和民族地区发展(D2)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的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C-U-I-D”模式。实现“C-U-I-D”模式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类型、层次、区域高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发挥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地方性优势、民族院校的民族性优势、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三位一体”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在改革思路上,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应采取强制性的渐进改革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注重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调整,并将评价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综合改革的切入点。
张学敏,男,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 从事教育经济学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研究,在《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新华文摘》《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刊物发表90余篇学术论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贫困与义务——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贫困与发展——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问题研究》《远山深处——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研究》《教育经济学》等10余部著作和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发改委等重点重大项目;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2017年)和第三、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所编著(合)《教育经济学》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为国家提供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内地民族班政策实施成效研究等重要报告;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和中央高校业务费重大项目“民族教育现代化”等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