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忠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他决心以“没为解放和保卫祖国流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流汗”为理想和抱负,主动选择到刚刚成立的地质部工作。曾荣获“优秀工会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先进政治工作者”称号。他到过全国地矿系统495个地质队中的428个,解决了大量涉及野外地质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因此在地质系统,无论老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保大叔。也正是在保大叔这位普通地质人的人生,见证、折射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起步、发展。
		 
	
 张琨,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大地文学》等刊物发表各类作品多篇。
 陈国栋,四川资阳人,1958年10月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生命在大地上闪光》《大地情·中国梦》《守望大地》《燃烧的冰》等作品。
 
 
目录
 序   岁月峥嵘最忆时 2
 引    言 10
 第一章  地质部的年轻人 13
 一  立志 13
 李四光的亲笔签名 13
 最可爱的人 15
 二  投身地质 17
 请调申请书 17
 走进地质部 18
 告别母亲 20
 留部工作 20
 三  地质部的前身今世 21
 地质部建部初期的家底 21
 成立建房办公室 25
 陈圆圆的后花园 27
 地质宿舍没离开“马”,地质部机关离不开“羊” 28
 难忘的一次出差和市内的一次送急件 31
 四  李保忠所知道的李四光 34
 李四光名字的由来 35
 李四光的归国经历 36
 吃素的李四光 39
 爱拉小提琴的李四光 40
 五  李保忠眼中的何长工 40
 早年北漂 41
 爱好多样的何长工 43
 第二章  童年时光 44
 一  十年私塾 44
 二   日寇蹄铁下的北平 46
 三   难忘的1948年 53
 四   解放前后的北平城 60
 第三章 与妻子的三次约定 64
 一  婚前约定 64
 牛郎与织女 70
 二  相约 71
 三  密约 75
 第四章  东海探宝 76
 一  尽快摸清成矿规律 76
 能救命的水,就是最甘甜的水 79
 二  1.5吨的单体水晶的发现 81
 三  放弃组织上照顾的婚假 83
 四  地质部的慰问 86
 五  60年后再聚东海 88
 第五章 凤阳地质队的往事 94
 一  地质队员之死 97
 吴多桂离世 97
 涂训章离世 99
 雪山上的篝火 100
 二  和狼的斗争 103
 三  迟来的电报 104
 妻子发来电报:孩子病危速回 104
 第六章 河北省物探大队的往事 108
 一  为职工谋福利 109
 二  苦练基本功,为职工争取应享受的福利 111
 三  人性化的措施深受职工拥护 118
 第七章 做职工的贴心人 132
 一  艰苦的物探工作 134
 二  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双“眼睛” 136
 三  702号支农仪器 143
 四  劝人戒烟的故事 146
 五  唐山遇地震 150
 第八章 改革开放后的地质工会工作 159
 一  哭出来的工会经费 161
 二  解决地质队员子女上学难 166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批示 170
 三  特批一台电视机 174
 四  不爱家宴爱食堂 179
 五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83
 六  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勘探队之歌》 184
 七  坚持原则 187
 八  “三光荣”精神的见证者 188
 第九章  三次巡回演出 196
 一  1986年大西北地区慰问演出 196
 青海省省长、省直机关和在西宁的地质职工都来看看! 211
 七个演员缺氧“倒下”,演还是不演? 212
 两个珍贵的白兰瓜 219
 银川市政府要求:再演一场! 224
 深刻的洗礼 227
 二  1990年东北地区慰问演出 229
 乘坐铁爬犁 237
 一次不大不小的“车祸” 238
 扎兰屯与扎烂臀 238
 “无胆英雄” 241
 三  1992年华东地区慰问演出 243
 中南海里的演出 243
 在山东省受到的特殊“待遇” 244
 徐州市:春节首先拜访地质队 247
 扬州市:为地质队立碑 249
 浙江省省长:应该是我们慰问你们! 253
 四  “三光荣”精神永远闪光 256
 第十章  旅居加拿大 263
 一  坚持做到“五不忘” 263
 二  创建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 265
 三  维护祖国尊严 268
 四  坚守政治规矩 270
 五  终于盼来大儿子叫声“爸爸” 273
 六  被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先进人物称号 275
 七  身在异域,心系祖国 277
 八  捐献藏石的心愿 279
 第十一章 美好的未来 282
 一  钻石婚的感言 282
 二  展望地质事业的发展 284
 李保忠个人经历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