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全新修订老版讹误69处,精美彩插珍藏版)
定 价:68 元
1946—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过整理后编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出,便立即成为西方人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选;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诸多译本出版。几十年来,这部专著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诸多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可谓享誉世界。 1985年,涂又光先生首先将此书译成中文,广大中国读者才得以与这部优秀的哲学史著作见面。21世纪初,在新的研究背景下,赵复三先生对涂译中的一些译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遂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更加准确、通俗地传达了作者的原著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有限的二十余万字中,融入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其叙述语言简明生动,又耐人寻思,真正做到了“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
★ 畅销七十年的中国哲学经典。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在1948年一经出版,便立即成为人们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选择,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几十所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入选清华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推荐书目”,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是学习中国哲学,了解中国文化之选。 ★ 倾心打造的精准文本。 以冯友兰先生之女、知名作家宗璞和赵复三先生之妻陈晓啬女士所给文本为底稿,再据《辞海》一一核查修正朝代起止时间、人物生卒之年,订正作译者的个别偏差,倾心打造适合中国当代读者阅读的精准文本。 ★ 精美封面、彩插,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封面东方遒劲洒脱之毛笔与西方英文字母相结合,和谐典雅而不失国韵,暗合冯友兰先生以开阔之世界眼光,观中国三千年之哲学流变。黑金内封,尽显哲学之神秘气息和无限内涵。 内文彩插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韩文化交流组委会特邀国学画师师引先生绘制的,充满东方韵味的水墨画,与中国哲学相契合,打造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作者自序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R.Hughes)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籍,每亦借用二君之译文,书此致谢。 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斐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先生(A.W.Hummel)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 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者: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知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德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和“一序”(《三松堂自序》)。 译者:赵复三(1926—2015),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基督教“三自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曾出任中华圣公会牧师、华北教区总干事、燕京协和神学院教务长等。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聘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与赵朴初、赵紫宸合称中国宗教学界的“三赵”。1985年,任社科院副院长,主张以蔡元培“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思想为办院方针。1989年后在法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执教。秉持“舍身外,守身内”的做人原则,潜心学术,从事中外思想、文化、宗教史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和译作多部。
作者自序…………001 英文版编者引言…………00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 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译者后记…………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