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生平作品和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传:一幅肖像》对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生平、作品和影响进行了第一次全方位的介绍。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作家矛盾丛生的生活。虽然人们在媒体上看见的耶利内克坦率大方,但她其实一直向往着隐居式的生存方式:虽然耶利内克在小说《钢琴教师》中批评了自己的母亲,却依然与其共同生活了多年。耶利内克是一个细腻的维也纳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尖锐的针砭时弊者,擅于以毫不容情的笔调描写男欢女爱、性、政治、故乡和体育。她荣获了无数重要文学奖项,同时却又树敌无数,令男人们咬牙切齿。耶利内克将生活中的矛盾植入了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她逡巡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间,左手阳光,右手雷电。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传:一幅肖像》中的内容来自与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对话,来自与其亲朋好友的交谈,同时传记还借助了多家匿名文章和一些档案资料的帮助.在这些资料积累的过程中,耶利内克那令人惊叹的生活轨迹渐渐浮出了水面:从温顺的音乐神童到享誉世界的女作家。
薇蕾娜•迈尔 :1972年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历史专业。为《法兰克福汇报》、《每日镜报》、《法兰克福评论报》的报刊杂志写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和散文。生活在柏林和维也纳。 罗兰德•科贝尔格:1967年生于林茨,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任维也纳市报《蝴蝶》、《时代》文艺刊编辑和《柏林报》文化编辑。2001年后任柏林德国剧院的戏剧顾问。出版作品:《克劳斯•派伊曼——永恒的冒险家》;与罗伯特•洪格尔-比勒合著《梅菲斯特——没有光芒、没有噪音》。
-
前言
调音-乐器(哀诉)1964
音乐之都维也纳
管风琴教授
安娜、埃丽卡和克拉拉
钢琴教师
国家级管风琴手
病或奇女子《我们是旅岛,宝贝!》
虔诚的表情
高中毕业和大学生涯
诗
内心逃亡
耳朵小说
因斯布鲁克双奖
插图小说
解脱
野年代《米夏埃尔》
红澡和传单
与“狗之花”合组
美好体验
柏林,柏林
少年读物
罗马-视线-格拉茨
幽灵品钦
婚姻
一道美丽的风景《逐爱的女人》
反故乡
采访者
纪录片女导演
穿皮衣的娜拉
小市民,社会党,忧愁《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多媒体流水线
祖父的红色维也纳
人人都想拍电影
共产主义党员21505号
家族结构《钢琴教师》
一个维也纳女人之路《城堡剧院》
阿尔卑斯山间《啊,荒野》
女权主义者和时尚受害者《情欲》1989
戏剧插曲《云团?家园》
鬼故事《死者的孩子》
漫游者《体育剧》
恐惧的结束《贪婪》
来自瑞典的最后和弦《左边缘》2004
注释
参考资料
他作与生平年表
作品索引
人名索引
感谢
译后记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