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记学》是一本用编年体裁记录了王彦坦教授的学术人生,不作泛论,按实具书,类似年谱,又不叫年谱,意在留存资料。全书分五个部分:学前记、上学记、教学记、办学记、学余记,主要描述了王彦坦求学、教学、办学的经历和教育理念。
王彦坦教授的教育观点,包括科学治校观、全面教学观、基础质量观、工作研究观、教师培养观、学生培养观、校园文化观等,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十记学》是王彦坦教授的一本回忆录或者人生传记,分五部分的内容。
《八十记学》是一本用编年体裁记录本人与学相关的流水账,不作泛论,按实而书,类似年谱,不叫年谱。所写所记,纯属一家之言。基本上按年月日次序编排,无目无月可考者系季或上半年、下半年、年,间或也有综述,带有资料长编性,意在留存资料。开年有按事情发生顺序勾画的是年提要,或有助检索。
我在上学、教学、办学的路上,走一程,又一程,有风雨,有甘苦。在大学上班四十年又两个月,初为职员,后做教师,继而名位校长。
我时常想,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为什么能上大学,教大学,办大学。但回想无法保存,只有把回想记录下来,才能留下久远记忆。
我根据个人工作笔记和回忆,从个人视角,而没有从正规档案采集资料,记下一些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足迹,对家族后人而言,或许比保存一撮骨灰更有意义。在教育的百花园里,只宜藏在一片绿叶底下,化雨春风忝作泥。
我没有生花妙笔,写不出美文。《八十记学》是一本用编年体裁记录本人与学相关的流水账,不作泛论,按实而书,类似年谱,不叫年谱。所写所记,纯属一家之言。基本上按年月日次序编排,无目无月可考者系季或上半年、下半年、年,间或也有综述,带有资料长编性,意在留存资料。开年有按事情发生顺序勾画的是年提要,或有助检索。
1960年4月至1966年5月,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做教学秘书工作,得以广泛聆听诸师讲课,专家论学,学习教学与研究之道,有幸在刘维寅、吴泽、林举岱、陈希伦(女)、姚舜钦诸师和领导身边工作,面获亲炙,终身受益。把这个时段的活动放在教学记里,总觉不妥,但考虑有时,究难悉当。
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任内,根据议定,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党群工作由书记主持,讨论行政工作由院长主持,实际也有越界。党政工作都讨论时,我每每都请书记主持。故记录党政联席会议均未标明主持人。
《八十记学》得以整理、出版,得到学校党委书记陈士夫教授、校长姚佐文教授的关心、支持,得到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玉兰教授的鼎力相助。特别要感谢的是,学习出版社副编审、校友张吉霞女士,台海出版社副社长邵力女士。她们对书稿高度重视,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劳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胜利教授,在百忙中一遍遍对稿子进行审读、校对,提出诸多宝贵意见。老友新朋的鼓励厚爱,实难忘怀。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忱和敬意。
王彦坦,男,教授,生于1936年,安徽濉溪人。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0年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淮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3年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1988年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彦坦教授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理念与追求》,发表《论高等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论科学治校》等数十篇论文。
前言
代自序
学前记(1936.1-1945.8)
上学记(1945.9-1960.4)
小学(1945.9-1951.8)
初中(1951.9一1954.8)
高中(1954.9一1957.8)
大学(1957.9-1960.4)
教学记(1960.4-1983.7)
华东师范大学(1960.4-1980.4)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80.4-1983.7)
办学记(1983.7-1999.8)
中国共产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委员会副书记(1983.7-1988.3)
中国共产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4.1-1989.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1988.3-1999.8)
学余记(1999.9-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