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六十周年。经过六十年的演进,南极治理发展出复杂的治理机制,同时产生一个现象:在协商国希望南极保持现状之时,南极治理机制发生变革;在人们期待机制改革之际,南极治理机制却难以变革。因此,本书的核心问题是:南极治理机制发生怎样的变革?哪些因素引发南极治理机制变革?本书建构一个包括权力结构与显要规范的分析框架来回答这个问题,认为权力结构与显要规范共同作用将导致南极治理机制发生变革。南极是新疆域的代表领域之一。当前,新疆域各领域共同面临规则制定与秩序构建的重大问题。与深海、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机制相比,南极治理机制相对成熟,理解南极治理机制变革亦对中国参与新疆域制度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王婉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极地政治与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多项国*级与省部级课题,曾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任访问学者。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文献回顾(5) 
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创新点(14) 
四、本书结构(18) 
 
第一章南极治理机制:问题领域、机制类型与机制运作(21) 
第一节南极治理的问题领域(21) 
一、领土主权(23) 
二、环境问题(25) 
三、科研合作与信息交流(27) 
四、资源开发问题(30) 
第二节南极治理机制的分类(33) 
一、南极治理机制的定义(33) 
二、南极治理机制的类型划分(36) 
三、南极治理各问题领域所对应的机制类型(40) 
第三节各种类型机制的运作(47) 
一、协商会议制的运作(48) 
二、委员会制的运作(58) 
三、行业协会制的运作(71) 
小结(73) 
 
第二章南极治理机制变革的分析框架(75) 
第一节南极治理中的权力结构(79) 
一、南极政治性权力的扩散(80) 
二、南极社会性权力的诞生(85) 
第二节南极治理中的显要规范(86) 
一、科研合作规范(89) 
二、资源利用规范(90) 
三、环境保护规范(91) 
第三节南极治理机制变革的逻辑(93) 
小结(94) 
 
第三章南极治理机制的第一次变革(96) 
第一节权力结构:非政府组织打破协商国垄断(96) 
一、20世纪60年代:协商国垄断南极治理权力(96) 
二、20世纪70年代:非政府组织打破协商国的垄断(104) 
第二节显要规范:从科研合作到资源获取(109) 
一、20世纪50年代末:南极和平与安全成为显要规范(110) 
二、20世纪60年代: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成为显要规范(118) 
三、20世纪70年代:资源获取成为显要规范(119) 
第三节权力结构与显要规范共同作用(121) 
一、《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出台(123) 
二、《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的出台(127) 
小结(132) 
 
第四章南极治理机制的第二次变革(134) 
第一节权力结构:协商国权力受到冲击(134) 
一、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质疑协商国的治理权威(134) 
二、20世纪80年代末:非政府组织的权力进一步增加(140) 
第二节显要规范:从资源获取转向环境保护(142) 
一、20世纪80年代:资源获取规范(143) 
二、20世纪80年代末:环境保护规范(144) 
第三节权力结构与显要规范共同作用(146) 
一、从委员会制向协商会议制的回潮(146) 
二、行业协会制的诞生(153) 
小结(162) 
 
第五章当前南极治理机制的最新发展(163) 
第一节当前南极治理中的权力变化与规范竞争(163) 
一、权力变化:协商国收束权力(164) 
二、规范竞争:商业利益规范与科研合作规范(171) 
第二节当前南极治理的焦点议题(174) 
一、南极保护区(174) 
二、南极旅游(190) 
三、生物勘探(192) 
小结(199) 
 
结论(201) 
 
参考文献(205) 
 
附录(224) 
附录1《南极条约》(中译本)(224) 
附录2《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中译本)(229) 
附录3《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译本正文)(241) 
 
专用术语简称表(252) 
 
专用术语中英文参照表(253)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