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2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后回寄时遗失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坚强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此套书可谓:
1、影响中国的红色文化: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惊涛化作笔底风雨,唤醒几代中国人。
2、著译合一的典范佳作:鲁迅、耿济之、郭沫若、茅盾、蒋光慈……群星璀璨,以笔为桨,载你重游伏尔加
3、左翼文人的纸上蓝图:现实主义、人道精神、历史使命感……重塑疗救社会病痛、改造民族灵魂之文学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梅益(19132003),著名作家,翻译家。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31年到北平从事报刊的编译工作,1935年在北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后任书记。创办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译报》《每日译报》,并主编《华美周刊》《求知文丛》等。代表译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