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转型:理论与证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定  价:76 元 
					
								  丛书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当前图书已被 48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 出版时间:2022/5/1
- ISBN:9787300303895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0 
- 页码:288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在本书中,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新古典模型关于竞争市场经济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在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该模型不仅为洞察市场经济运行拓宽了理论视角,而且为转型经济中的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有启发性的思路。作者对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做出了新颖独到的阐释,包括产权界定、银行与法人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私有化、创新、寻租、分配关系、资本市场、金融政策、垄断与竞争、政府职能与宏观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对体制转型的经济理论、转型取向和改革时序所做的比较、思考和评论不乏真知灼见。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79年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并于1997—2000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资深副行长。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担任经济表现测量和社会进步委员会主席,以及联合国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专家委员会主席。曾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并曾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德拉蒙德教授。
第1章 社会主义理论与经济思想的力量     1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的传统结论    6   
本书的主要议题    12    
 
第2章 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战:第一回合     14   
为什么现代理论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    15   
为什么现代理论不再强调市场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    19   
对兰格勒纳泰勒定理贴切性的质疑:初步思考    22   
哈耶克与斯蒂格利茨    23    
 
第3章 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批判     25   
关于竞争性市场效率的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    26   
信息假设的重要性    28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情况下的外部效应    29   
政府的权力    31   
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的谨慎注解    32   
不完全信息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其他原因    33   
市场的不完备性    33   
竞争的缺乏    39   
市场产生噪声    42   
新的和旧的市场失灵    43   
信息、价格与市场经济的效率    44   
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失灵    45  
 
第4章 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批判     46   
新的新福利经济学:缺乏总量税的后果    46   
经济效率和分配    48   
基本的非分权化定理    51   
总 结    61    
 
第5章 对兰格勒纳泰勒定理的批判:激励     64   
激励问题    65   
管理的自由处置权和控制    67   
传统机理的微弱作用    69   
管理自主权的证据与后果    72   
其他可供选择的控制机制    76   
东欧经济的启示    77   
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区别    78    
 
第6章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配给和非价格配置     81   
为什么价格不能按标准模型假设的方式发挥功能 ?    81   
价格的作用    84   
资源配置中的非价格机制    85   
资本配置难度的低估    87   
市场、市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模型    99   
主要发现的回顾    100    
 
第7章 竞 争     104   
竞争的概念和作用    105   
对竞争作用认识的演变    109   
竞争政策    120   
竞争与转型问题    126   
市场社会主义与竞争    129   
总 结    130    
 
第8章 创 新     132   
创新与竞争    133   
垄断与创新速度    135   
阿罗德布鲁模型不能包含创新的其他理由    140   
市场社会主义与创新    143    
 
第9章 集权化、分权化、市场与市场社会主义     145   
阿罗德布鲁模型中和市场社会主义下的分权化: 
 一种可能有效的计算机程序法  145     
       分权化的含义    146   
人类易错性与经济组织结构    148   
支持分权化的其他观点    151   
集权化的优势    153   
基本的集权化悖论    155   
集权化与危机    157   
超越经济学    159    
 
第10章 私有化     161   
公共生产与公共财政    161   
私人生产与社会目标    162   
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的相似性    162   
科斯定理和私有产权的作用    163   
私有化的政治争论:弱化国家权力    167   
私有化基本定理    167   
私有化的经济优势    168   
私有化的设计    170   
东欧的私有化:某些一般观点    179   
总 结    181    
 
第11章 市场社会主义者的实验:问题何在?     184   
过度集权化    185   
产品质量    185   
激 励    186   
选择问题    187   
核算和价格体系    188   
缺乏竞争    189   
创新和适应性    190    
 
第12章 资本市场改革     192   
资本市场的功能    194   
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和政府作用    196   
东欧国家的前景:转型问题    200   
软预算约束、银行偿债能力、选择过程和遗留资产  与负债    201   
东欧国家的前景:金融体系的最终形式    206   
总 结    213  
 
第13章 探讨正确的问题:理论与证据     214   
历史记录    215   
无所不在的政府作用    215   
政府无效率吗?    216   
政府与资本市场    224   
政府与直接生产    225   
总 结    228    
 
第14章 关于市场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几个迷思     230   
价格迷思    230   
社会化产业迷思    231   
计划迷思    232   
集权化迷思    232   
产权迷思    233   
两条道路迷思    234    
 
第15章 一些尝试性建议     236   
竞争的极端重要性    236   
建立和实施博弈规则的重要性    238   
承诺的重要性    239   
价格和制度改革    239   
宏观稳定和微观转型    240   
鼓励创建新企业    241   
关于私有化    242   
改革时序    243   
转型速度    244   
扩展公平    245   
民主和经济进步    246   
正确地提出问题    247    
 
第16章 哲学思考     248   
塑造个人    249   
新古典人的狭隘性    252   
演化论方法    252    
 
第17章 结 论     256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