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板块:总报告、综合篇、产业篇、区域篇、世界经济篇、能源双碳篇
■ 56份报告:总结与分析2021年国内外经济情况
■ 分析与预测2022年度国内外经济形势
■ 国家信息中心 组织编写
■ 经济预测部专家团队 倾力奉献
■ 连续出版37年
■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政策研究的案头书
序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持续反复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展望2022 年,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步减弱, 供应链梗阻和航运体系运转不畅有望改善, 世界经济和贸易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形成坚强支撑,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使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宏观杠杆水平总体可控为宏观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将更趋稳固、更趋均衡。但是, 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全球疫情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全球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支增长乏力,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完全恢复尚待时日,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 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从国内看,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供给约束难以明显缓解, 有效需求稳定恢复难度较大,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能持续, 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 民生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2022 年, 我们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继续做好“ 六稳”“ 六保”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畅通经济内外循环,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确保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信息系统预测团队推出《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22) 》, 衷心希望能够为您了解和把握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提供帮助。时间仓促, 报告难免有不足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刘宇南
刘宇南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国民经济综合司任职, 长期从事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制定和宏观形势分析工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起草小组成员, 牵头起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等国家专项规划, 多次参与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和领导人讲话起草工作。参与或牵头组织了20 余项重点课题研究, 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 次, 其他奖多次。已出版著作2 部, 在报纸和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张学颖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工作。牵头或参与组织若干项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研究课题,参与主持编撰《中国经济展望》《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等,在报刊发表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文章数十篇。
张宇贤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二级研究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系统长期从事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研究, 主持或参与重大研究课题50 多项。曾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 次, 二等奖4 次。曾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等国家重要报刊发表论文60 余篇。
王远鸿
经济学博士,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数量经济模型和经济景气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和国际合作课题多项, 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 次、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 次、三等奖2 次。著有《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研究》《通货膨胀研究———分析与模型》等专著, 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0 余篇。
牛 犁
研究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国内外宏观经济、能源战略、国际油价等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加中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有关“十四五冶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冶、“潜在增长能力冶、“国家能源战略冶及国别规划咨询等研究课题100 多项。在《中国金融》《经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0 多篇。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冶称号,国家信息中心“突出贡献奖冶, 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 项、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奖多项。被聘为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专家委员等。
总 报 告
01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及2022年展望
国家信息中心
综 合 篇
02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2022年展望
胡祖铨
03 2021年消费形势回顾及2022年消费展望
邹蕴涵
04 2021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闫敏
05 2021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张前荣
06 2021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陈彬
07 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刘 鹏
08 2021年金融运行分析与2022年展望
李若愚
09 2021年股票市场运行分析及2022年展望
徐平生
10 2021年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韩瑞栋
11 2021年我国新动能发展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高辉清
12 2021年我国数字治理成效评估及2022年展望
丁 邡
13 2021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及2022年展望
沈 立
产 业 篇
14 2021年工业运行分析及2022年展望
魏琪嘉 冯利华
15 2021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刘玉红
16 2021年房地产市场分析和2022年展望
邹士年
17 2021年汽车形势分析及2022年走势展望
祁京梅
18 2021年钢铁行业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董静媚
19 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及2022年展望
徐 斯
区 域 篇
20 2021—2022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胡少维
21 2021年西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朱 敏
22 202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韩 磊 滕 菲
23 2021年北京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奚 春
24 2021年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刘 静
25 2021年山西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冯健美
26 2021年辽宁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边 茜 徐 翔 路 鸣
27 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郭新梅 曲阳阳 钟 敏 丛 静 崔 霄 王 茜
28 2021年江苏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韩 磊 孟芊汝 滕 菲
29 2021年安徽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李红梅 王 铮 孙 韩 何婷婷
30 2021年福建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蔡荣富 余晓红 张雪玲 陈体珠
31 2021年江西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燕佳静
32 2021年河南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张东阳 韩 毅 郭申申 孙慧敏 张 函
33 2021年广东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吴祖艳 蔡志敏 龚联华
34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蓝荣侯 杨豫萍 张卫华 尚毛毛 李美莲
35 2021年重庆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易小光 丁 瑶 余贵玲 罗丛生 张 超 张 佳 施小兰 郑淑媛 杨梅 等
36 2021年云南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孔 莉
37 2021年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聂东利 杨西萍
38 2021年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陈世星 张 帆 马红祥
39 2021年青海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李秀阳 韩 锐
40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王乾润 马天平
41 2021年哈尔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王岩松
42 2021年宁波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戴 娜 章源升 刘 青 干天霖 许海燕
世 界 经 济 篇
43 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程伟力
44 2021年全球贸易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张 鹏
45 202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与2022年展望
牛 犁 陈 彬
46 2021年美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赵硕刚
47 2021年欧洲经济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王灏晨
48 2021年日本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张晓兰
能 源 双 碳 篇
49 2021年能源行业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尹伟华
50 2021年煤炭市场运行分析与2022年展望
刘 明
51 2021年电力形势分析及20222年展望
肖宏伟
52 2021年石油行业形势分析及2022年展望
袁剑琴
53 2021年天然气行业运行分析及2022年展望
温志超
54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肖宏伟
55 双碳驱动下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袁剑琴
56 新时期我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
尹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