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董晓萍教授阐述跨文化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特点有三:一是以跨文化社会现象为重要研究对象,侧重研究社会现象背后的思想、文化、制度、经济、民俗、文学、艺术和技术;二是梳理相关海外汉学史,针对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争论问题进行讨论;三是结合作者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个案进行具体分析。
本书旨在培养观天下、懂中国、会创新、跨文化的新型人才,行文深入浅出,可提供给民俗学、民间文艺学、语言学、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东方学、跨文化学和相邻学科的专业学者使用,也方便于有兴趣关注跨文化社会现象的社会读者浏览。
◎以跨文化社会研究为跨文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利用跨学科方法研究中国社会;
◎“跨文化社会研究”在“教育援青”战略中具有积极意义。
董晓萍教授是钟敬文先生的弟子,多年来深耕民俗学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近年来,她立足于民俗学,并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书正是董晓萍教授利用跨文化学的方法研究跨文化社会的一次尝试,行文深入浅出,不管是专业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更好地来认识跨文化社会现象。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出版的学术著作有《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化》《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国家?历史?民俗》等,主编《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发表中、英、法、日文论文近4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