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撰写是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在拓展类选修课建议名称中提到英语戏剧与表演课程。新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虽未出台, 但考虑到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英语课标可能设置与高中拓展类课程衔接的相应课程。因此, 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戏剧元素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书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课堂为例, 从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法、课程的实施和意义等方面全方位地介绍教育戏剧融合课程。本书的特点是将戏剧和英语学科融合在一起, 在基础性课程中通过情境创设, 在课时内完成戏剧和英语的教学任务。
赵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英语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长期作者,曾出版畅销教辅书《怎样学好牛津英语9A》《怎样学好牛津英语6B》《世纪同步精炼·英语》《怎样学好牛津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主审汤青,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
001 / 前 言
003 / 第一章 融合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006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007 /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010 / 第三节 具身认知理论
012 / 第四节 合作学习理论
015 / 第二章 融合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018 / 第一节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021 / 第二节 以戏剧为依托的课程资源
025 / 第三节 依据校情学情的课时安排
027 / 第四节 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业评价
031 / 第三章 戏剧教学法的应用
033 / 第一节 教育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035 / 第二节 教育戏剧的实践状况
038 / 第三节 戏剧教学法的发展
040 / 第四节 戏剧教学法与英语学科教学的结合
065 / 第四章 融合课程中基础课的设计与实施
067 / 第一节 基础课实施的基本方法
077 / 第二节 基础课的教材教法分析
089 / 第三节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戏剧元素
105 / 第五章 融合课程中拓展课的设计与实施
107 / 第一节 拓展课实施的基本方法
126 / 第二节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140 / 第三节 任务单的设计
159 / 第六章 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162 /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规划
164 /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步骤
247 / 第七章 融合课程的意义与展望
249 / 第一节 促进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
250 / 第二节 发挥融合课程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251 / 第三节 融合课程的展望
253 / 附 录
第四节 戏剧教学法与英语学科教学的结合
将戏剧教学法与英语学科教学结合是基于戏剧教学法所具有的过
程性特点。相较于结果,它更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感知、体验、理解过程,重点不在表演剧情,而是注重通过表演的形式和过程,让参与者和观摩者领悟主题的内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戏剧教学法中涵盖的角色扮演、定格画面、专家的外衣、即兴创作、坐针毡、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戏剧教学法具有高度参与性的特点,它运用戏剧技巧、教育戏剧范式、游戏或活动,深化学习层次,提供多角度思考,发展创造力、批判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育戏剧与英语学科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戏剧元素的教学策略常用戏剧游戏、扮演范式和戏剧游戏与扮演范式的串联等。戏剧游戏(Dramatic Play)是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或模仿声音来表达意义。戏剧游戏原来是训练演员的活动,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锻炼参与者的表演技巧与能力,使参与者的感官反应更敏锐,并且形成主动、自觉、积极、合群、流畅与独特的表演能力,是演员训练及排练热身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由于其效率较高,成果显著,戏剧游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大部分不同形式教育戏剧必备的训练手法,主要应用在学生肢体、心态、技巧与能力的训练及准备上,也是戏剧教学流程的主要导入活动。
戏剧范式(convention)是英国戏剧渗透学科中大家所约定的重要扮演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确立了多个被大家认可的扮演技巧与手法,每个范式都有独特的名称,是教师普遍知道与熟练掌握的教学方式。戏剧渗透学科的教学流程由多个不同的范式串联而成,例如“坐针毡”,即通过访问座椅上的角色,使大家更了解角色,并从中学会通过问问题了解角色的特质。教师串联戏剧游戏与扮演范式的各环节,学生可借助环节与片段的经验,自行领悟学习的感受并反省。
戏剧渗透学科的教学流程中,以不同策略串联各种戏剧游戏与扮演范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组合不同的扮演技巧,才能让戏剧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常用的串联策略有转换、整合、渐进三种。转换(transformation)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替换,一般是角色、场景与情节的替换,以配合教学流程的需要。例如:角色扮演、坐针毡、替身、入戏会议中角色的替换;构建空间、定格画面、描述空间中场景的替换;童话再造、创新结局中情节的替换。整合(combination)是在一个环节中,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扮演范式来完成。例如:把“教师入戏”与“坐针毡”整合起来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坐针毡”效果;把“定格画面”与“思路追踪”整合起来就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渐进(evolution)是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地引发孩子自觉学习。例如:从“构建空间(绘图板)+ 拼合身体”,学生有了空间的认知;在进行“墙上角色”时,从了解角色细节,再到“角色扮演”,环环相扣,最后就可以“创新结局”。
戏剧教学法与英语学科教学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笔者通过例析在融合课程中的基础课上植入戏剧游戏,拓展课上运用戏剧范式来阐述两者之间的结合。
一、戏剧游戏的植入
戏剧游戏是教育戏剧重要的入门部分,通过戏剧游戏来引导孩子,不仅充满乐趣,而且能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戏剧游戏里,生活中的琐事也可能变成有趣的游戏,师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内心完全得到释放,彼此间建立起深度的信任。戏剧游戏有许多基本类型:暖身游戏、肢体动作游戏、感官游戏、注意力游戏、认识游戏、沟通游戏、想象游戏、扮演游戏、戏剧创作游戏、身心放松游戏等。
戏剧和游戏这两种人类活动有着天然本质性的共通,美国教育学家博伊德(Beva Leona Boyd)曾经说过:“玩游戏与戏剧表演在心理上只有程度区别却没有本质不同。通过想象创造一个情境并且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的能力是一个强烈的体验,一次摆脱了某人的日常生活和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的度假。我们观察到,这种心理的自由创造了一个条件,在其中紧张和冲突融解了,潜力在自发的努力中被释放并达到了情境的要求。”人们通过玩来学习,戏剧和游戏又是同源、同质的人类活动。
在融合课程基础课的课堂上采用戏剧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将身体充分打开,不仅能体验式地理解文本,还能学习戏剧表演。学生通过戏剧游戏,主动探索环境,创造社交机会,发展同伴关系,提升表达能力。以下介绍几个植入基础课课堂的戏剧游戏和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