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副根植于报纸媒介进行文学生产,其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等场域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来自不同场域的力量分别在不同时期主导了联副的文学生产,并因此形塑出不同时期殊异的文学景观。本书以联副前四十年的文学生产为考察对象,借鉴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研究框架,分别从联副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互动的角度,回到文学生产的现场去历时性地细致考察相关文本。一方面试图梳理并廓清联副前四十年文学生产所创造的具体文学图景,另一方面也试图从关系的视角切入,厘清联副不同时期殊异文学景象背后更深层次的生成机制。
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重视各种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些互动关系在主体特定状态形成中的作用。此书作者选择这一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场域,考察联副前40年的文学生产。与此同时,在每一个部分当中,则按照时间前后的顺序进行十年一个分期,分别考察不同时期联副产生的文学景观。鉴于目前有关副刊研究的不足,此书的出版有利于促进相关研究。
李光辉,男,安徽濉溪人。文学博士、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与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告大观》等刊物发表文章近20篇。
绪论
第一章 与政治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二章 与经济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三章 与文化场域互动中的联副文学生产
第四章 结论传承·辉煌·坚守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