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编,即第一编“新兴民族之欧洲”,凡三章;第二编“封建制度之欧洲与回教”,凡四章;第三编“民族国家发端”,凡四章;第四编“政教冲突及十字军”,凡两章;第五编“中古时代之社会与文化”,凡三章;第六编“中古时代之最后排演”,凡两章;第七编“欧洲之曙光”,凡两章,全面论述欧洲中古时期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是国内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第一部研究欧洲近古史的著作。
本书系何鲁之任教国立四川大学时所著,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分七编,即 编“新兴民族之欧洲”,凡三章;第二编“封建制度之欧洲与回教”,凡四章;第三编“民族 发端”,凡四章;第四编“政教冲突及十字军”,凡两章;第五编“中古时代之社会与文化”,凡三章;第六编“中古时代之 排演”,凡两章;第七编“欧洲之曙光”,凡两章,全面论述欧洲中古时期之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是 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 部研究欧洲近古史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
何鲁之(1891-1968),四川成都人。青年时曾参与保路运动、五四运动等,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治史学。1926-1949年在国立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高校任职,教授西洋史。20世纪30年代中期曾任国立四川大学史学系主任。著有《希腊史》《欧洲近古史》《欧洲中古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