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是审计师与使用者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纽带,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危机之后,传统审计报告模式饱受争议;使用者期望通过审计报告获知关于被审计单位风险以及审计师执业过程的个性化信息,但传统审计报告格式固定、内容统一、意见类型同质化,不仅缺乏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个性化披露,而且仅呈现审计结果,未提及审计师执业过程,导致使用者信息需求与审计报告信息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审计报告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为了回应使用者的诉求,新一轮审计报告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状况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
2.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经济后果
2.4 文献述评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制度背景
3.2 理论基础
4 我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现状分析
4.1 我国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统计
4.2 我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情况调查
5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7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7.1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7.2 研究设计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