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孩子的心理和潜意识出发,研究孩子心理行为,并通过案例分析,最终找到引导孩子的方法。比如:孩子挑食,并非食物不好吃,而是抗拒心理的表现;爱吃手,爱啃指甲,孩子口欲期的特殊习惯;不敢一个人睡,分离焦虑期的正常表现;不爱分享,喜欢自己玩,自我意识的萌芽,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功利心萌发;容易受惊吓,听力神经没有发育健全等。
★★★1.结合鲜活的案例讲述儿童行为心理学原理和知识
★★★2.分析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见问题,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3.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尽早学会如何与孩子无障碍沟通,更好地教育孩子
★★★4.讲述身边的生动案例,给家长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5.一书在手,增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6.本书旨在培养家长对孩子的理解能力
★★★7.8堂儿童行为心理学课,
★★★8.64个真实案例,64种亲子方法
★★★9.爱和理解是父母给予孩子好的礼物,理解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前 言:
想了很久,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这本书。我写这本书只是想单纯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教心得,至于对还是错,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参考和借鉴。
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更没有大道理,只有简单的故事,然后再通过故事结合心理学来阐述“教育孩子”的关键点,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个同事问我:“你能够确保这本书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吗?”我的回答是:“不确保,我只能够确保这些方法和理念,用来教育我的孩子是正确的。起码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他的种种表现都是健康的。”
我的教育理念是,即使无法让孩子十分优秀,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我在这本书里,花了很多篇幅,只是想告诉读者,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健康成长这很容易,为何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呢?其实,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不太健康”,只是有的很明显,有的不明显。当然我们无法培养出百分百完美的孩子,但是起码能让孩子尽量靠近完美。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如果你已经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也许会认为我的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只是凭借经验泛泛而谈。但是只要你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我想这就够了。所有的教育理论我都不想进行很深入的探讨,那属于搞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的事。我只想给你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话都有着家长的影子。因此,作为家长,你要注意孩子的每个行动,每句话,每个细节,每个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你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刘莹莹,管理哲学系硕士研究生,80后宝妈,3年全职妈妈。
家藏有上千册绘本,曾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并结合育儿实践,逐渐摸索并独创了一整套育儿理念。曾在多个平台发表多篇育儿文章,帮助广大读者解决了很多育儿难题。
一、孩子饮食习惯不好,内心纠结的不是食物
-
孩子挑食——并非食物不好吃,而是抗拒心理在作怪.................. 003
-
需要大人陪伴才吃饭——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意识.................. 006
-
别人碗里有的,我也要——孩子的攀比之心在萌发...................... 010
-
自己不吃,也不许别人吃——自私和傲慢心理的共同使然.......... 013
-
吃饭喜欢含着——长期吃流食,孩子失去吃饭热情...................... 017
-
爱吃零食不爱吃主食——孩子更喜欢味道丰富的食物.................. 020
-
把饭菜抓在手里揉捏——是“试验”和“探索”的过程.............. 024
-
吃饭喜欢用手抓着——不喜欢受束缚.............................................. 028
二、生活里的“小癖好”,孩子在表达自我需求
-
爱吃手,爱啃指甲——孩子口欲期的特殊习惯.............................. 035
-
不高兴就咬——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 038
-
对玩具爱不释手——内心情感的需要.............................................. 042
-
不会说话却暗自嘀咕——孩子的专属行为语言 ............................. 045
-
一言不合就撒泼打闹——孩子在表达愿望...................................... 048
-
总是把东西倒来倒去——动作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052
-
孩子喜欢涂抹——是想象力发展的正常表现.................................. 055
-
喜欢玩弄私处——性意识觉醒 .......................................................... 059
三、睡眠那些事,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
不敢一个人睡——分离焦虑期的正常表现...................................... 065
-
胆小怕黑—— 孩子的 " 泛灵心理 " 在作祟...................................... 069
-
不肯入睡——孩子珍惜父母的陪伴 .................................................. 072
-
小便前,要问大人——尿床被责怪的后遗症.................................. 075
-
对小被子情有独钟——孩子睡前没有安全感.................................. 079
-
睡觉时喜欢手搭着父母——担心醒来找不到爸妈.......................... 082
-
睡前喜欢听故事——其实是需要陪伴.............................................. 086
-
睡前翻来覆去——寻求关爱才是真正原因...................................... 089
四、学习模仿能力,生存的必*技能
-
学习剧中人物的言谈和行为——模仿促使同理心发展.................. 095
-
在人多的场合自觉排队——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 098
-
效仿同龄人欺负小动物——同群效应.............................................. 101
-
拿胭脂水粉化妆——爱美之心萌发 .................................................. 104
-
喜欢和姐姐做一样的事——寻找认同感.......................................... 108
-
沉迷于电子产品不爱阅读——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 111
-
远离暴力游戏和影视——遏制孩子内心深处的暴力基因.............. 115
-
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父母才是孩子好的老师.............. 118
五、社交能力差,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
-
不爱分享,喜欢自己玩——自我意识的萌芽.................................. 123
-
喜欢说谎——思维能力强化的表现 .................................................. 126
-
容易害羞——缺乏自信心,需要父母慢慢引导.............................. 129
-
模仿大人说脏话——想获得大人的关注.......................................... 132
-
特别排斥陌生人——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 135
-
不爱帮助别人——缺乏同情心,共情能力差.................................. 138
-
总是喜欢捣乱——这是内心孤僻的表现.......................................... 141
-
选择性缄默症——这是心理不安的表现.......................................... 145
六、自我中心主义,为我之后才可以更好地为他人
-
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功利心萌发...................................... 151
-
容易嫉妒——爱慕虚荣的心里作祟 .................................................. 154
-
在学校不合群——内心孤僻,不爱社交.......................................... 157
-
对长辈没有谦让之心——自私自利的天性所致.............................. 160
-
希望爸妈只爱自己一个人——占有欲强.......................................... 163
-
拿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没有清晰的物权意识.............................. 165
-
喜欢和大人对着干——逆反情绪在作怪.......................................... 167
-
总觉得自己的东西比小伙伴好——有自负倾向.............................. 170
七、对外界的应激行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
容易受惊吓——听力神经没有发育健全.......................................... 177
-
容易紧张——对某件事缺乏安全感,没有信心.............................. 180
-
敏感多疑——孩子成长期的“蛋壳心理”
........................................ 183
-
容易着急——自控能力弱,导致情绪波动大.................................. 186
-
容易焦虑——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 189
-
容易哭闹——希望获得心理满足 ...................................................... 192
-
容易愤怒——孩子在表达反抗 .......................................................... 195
-
容易恐惧——这是一种危机意识 ...................................................... 198
八、这些不良性格,是家长给了他“理所当然”的想法
-
爸爸有钱所以我不用努力——好逸恶劳心理在作祟...................... 205
-
父母为我付出是应该——理所当然心理.......................................... 207
-
他是大人所以应该让着我——我弱我有理...................................... 210
-
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家长没有倾听孩子意见的习惯.......... 213
-
长得丑的人品一定不好——不要刻意带孩子远离残疾人.............. 216
-
踢坏了窗户不敢承认——是你抹去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219
-
没有买高档球鞋就绝食——你的溺爱成了孩子的倚仗.................. 223
-
看电视成瘾,劝也劝不住——孩子的好奇心领域在变窄..............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