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机理
定 价:68 元
本书以非国有股东为主体, 从董事会权力视角出发, 主要探讨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作用, 明晰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发挥治理效应的内在机理, 以期为混改国企通过为非国有股东配置董事会权力进而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理论借鉴。 本书可供研究公司治理或国企混改的学者参考, 可为实施混改的企业高管提供理论借鉴, 也可供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前 言
在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旨在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然而,国有资本基于政府权力的制度逻辑与非国有资本的财产权利逻辑之间存在冲突,尽管很多国企在资本结构上早已实现混合所有的形式,但政府干预力度并未减弱,行政垄断体制并未被打破,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治理仍面临玻璃门弹簧门及旋转门等制度障碍,存在丧失话语权的担忧,导致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混改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协同效应。可见,赋予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实际控制权,对于缓解非国有资本对混而不合的担忧、提高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混改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至关重要。笔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一直潜心于公司治理、国企混改等方面的研究,最初追踪了中国联通的新一轮混改进度,以此为基础撰写的教学案例选入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案例编号:GC-18-004),并从中提炼出混改企业中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之间应当建立共生关系的学术观点。本书正是基于此观点,并认为董事会作为重要的决策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股东可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实际影响。因此,本书以非国有股东为主体,从董事会权力视角出发,主要探讨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作用,明晰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发挥治理效应的内在机理,以期为混改国企通过为非国有股东配置董事会权力进而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理论借鉴。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论述开展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影响研究的现实背景、研究意义及本书的结构。第2章通过文献梳理总结现有研究结论,挖掘尚存的研究空间,为本书的研究内容、视角与思路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主要介绍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论分析框架。第4~6章分别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直接作用、路径分析和调节因素。第7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结论,以及对企业实践的现实启示、理论上的创新之处。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引用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发表的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明敏,女,1990年生,管理学博士,资产评估师非执业会员,现任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主持教*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均被CSSCI收录。
目 录第1 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概念界定1.2.1 混合所有制企业1.2.2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1.2.3 资产保值增值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 章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文献综述2.1 董事会权力的文献综述2.1.1 董事会权力配置2.1.2 董事会权力测度2.1.3 董事会权力结构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2.2 国企混改经济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2.2.1 国企混改的经济后果研究2.2.2 国企混改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研究2.3 混改国企中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经济后果关系的文献综述2.3.1 混改国企中非国有股权对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2.3.2 混改国企中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2.4 文献述评第3 章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论分析框架3.1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来源分析3.1.1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的资源优势互补性分析3.1.2 股东资源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来源分析3.1.3 治理结构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来源分析3.2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内涵分析3.3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股权的非对等配置逻辑3.4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发挥治理效应的博弈分析3.4.1 股东资源视角下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3.4.2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的博弈模型构建3.4.3 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的博弈模型分析3.5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机理3.5.1 股东资源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路径3.5.2 治理结构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路径3.5.3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调节因素分析3.6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论模型第4 章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作用4.1 假设提出 694.1.1 双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4.1.2 双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非国有股权的作用强度对比4.1.3 双视角下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股权非对等配置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4.2 实证研究设计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4.2.2 变量定义4.2.3 实证模型构建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4.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4.3.2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影响的实证检验4.3.3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股权作用强度对比的实证检验4.3.4 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影响的实证检验4.3.5 实证结果分析4.4 内生性检验4.4.1 样本自选择问题4.4.2 遗漏变量问题4.4.3 反向因果问题4.5 稳健性检验4.5.1 更换变量衡量方法4.5.2 更换样本4.5.3 控制企业固定效应4.6 本章小结第5 章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影响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路径分析5.1 假设提出5.1.1 股东资源视角下资产运营效率的作用路径5.1.2 治理结构视角下经理管理防御的作用路径5.2 实证研究设计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5.2.2 变量定义5.2.3 实证模型构建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5.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5.3.2 作用路径一: 资产运营效率5.3.3 作用路径二: 经理管理防御5.4 稳健性检验5.4.1 更换变量衡量方法5.4.2 更换样本5.4.3 更换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5.5 本章小结第6 章 非国有股东的董事会权力与混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股东控制度的调节作用6.1 假设提出6.1.1 股东资源视角下的调节作用分析6.1.2 治理结构视角下的调节作用分析6.2 实证研究设计6.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6.2.2 变量定义6.2.3 实证模型构建6.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6.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6.3.2 国有股东控制度发挥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6.3.3 国有股东控制度发挥调节作用的实证结果分析6.4 稳健性检验6.4.1 更换变量衡量方法6.4.2 更换样本6.5 本章小结第7 章 结论与讨论7.1 主要结论7.2 管理启示7.3 创新之处7.4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