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概览、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评价、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评价、期货市场研究前沿展望、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五篇内容,着力就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概貌、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效率结构特征、原油期货制度创新、国内外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编制、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属性、场外期权业务模式创新、“保险+期货”可持续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趋势等热点问题开展深度研究。本书数据丰富翔实,使用方法前沿,研究内容具备整体性、动态性、前瞻性特点,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成果旨在为政府监管、企业风险管理、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从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概览、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评价、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评价、期货市场研究前沿展望、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五个方面,以2020年国内期货及衍生市场以及期货经营机构发展、创新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就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序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失衡,国内期货市场继2019年之后,再现“井喷式”发展。年末国内商品期货(剔除新上市及无交易品种)41品种实现上涨,大约占据市场品种数量的七成。其中,7品种涨幅超30%,铁矿石、焦炭期货主力连续合约涨幅分别达到53.39%、50.08%。11月底,全期货市场机构客户数达到5.74万户,机构持仓、成交量分别占全市场55.59%和37.4%,同比增长38%和98.6%。全年共上市12个新品种,截至11月底,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总量达到90个;全年期货期权做市品种新增32个,已实施做市制度的期货期权品种总数达到65个;对外开放期货品种达到7个,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合约连续性显著改善,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升。
近五年来,我国期货全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客户权益分别增长94.2%、62.4%、102.1%,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提升,一批期货公司逐步从通道业务向综合服务转型;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升贴水”定价模式日益普及,推动了贸易方式变革,期货市场定价影响力不断增强;“保险+期货”模式不断深化,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逐渐成为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定价依据。
我国新兴期货市场虽然发展势头喜人,但与宏观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国内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场外与场内、商品与金融、对外与对内发展不均衡,这极大制约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发挥的深度与广度,削弱了大宗商品定价的国际影响力。为此,在国家“双循环”战略大背景下,持续跟踪市场,系统评价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特征和效率,对国内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开展全面、系统、动态的前瞻性研究,把脉中国期货市场改革,是期货学人的历史责任。
本书获北京物资学院重大科研课题支持,是自2019年始开展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系列研究”的续作。本书由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携手业界精英合作完成,是期货产学研协同研究的又一次有益试尝。全书共分五篇二十五章,各篇作者如下。第一篇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概览:马刚、刘荔、单磊、李强、王骏、汤冰华、寇宁;第二篇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评价:战雪丽、朱才斌、甘正在、周猛;第三篇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评价:张国胜、王宝森、武晓婷、刘晨、侯冰栋、辛灵、周倩;第四篇期货市场研究前沿展望:刘健、冯丽宇;第五篇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刘旗、冯玉成、霍再强、王健、武晓婷、褚晓琳、冯丽宇、欧阳玉萍、杨海霞、李德恒、郁建成。此外,北京物资学院在校研究生闫嘉玮、杨志强、王熙元、陈仁杰、白松岩、卫承乾、田甜、邱薇、王政赢、吴友钧、吴加洋、肖荣、郑涵月、石宗林、赵宇赫、秦睿、万鸿成、靖一焱、刁俊辰、楚建楠、胡晓敏、李昂、闫埔、蔡嘉祺、董融、杨惠闲、牛苗颖、张秀睿、李志坚、周浩、周金辉、朱梦缘、冯鹏飞、索云博、王家晨、郭志强等协助编写。
本书数据丰富翔实,使用方法前沿,成果旨在为政府监管、企业风险管理、学术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所长张国胜
2021年12月于北京
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为北京物资学院下属一级研究所,其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院。期货研究所依托于经济学院期货与证券专业,致力于国内外期货、期投及其他衍生品市场的专业理论研究、行业发展研究与预测、专业咨询与培训、衍生品相关数据收集与处理、实验实践教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承办了“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美国原油负价格与中行原油宝事件启示线上讨论会”、自2007年至今的15届“北京物资学院期货论坛”,出版《中国期货市场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创新(2020)》,完成了大量省市级科研项目。
凭借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特色以及期货专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将建设成为国内期货领域理论研究、咨询、培训以及实验创新的高端专业研究机构,成为具有综合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高端人才孵化能力的开放性平台;未来期待可以发展成为专业领域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并在全球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第一篇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概览
第一章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运行环境分析3
第二章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运行情况26
第三章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品种运行分析61
第二篇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评价
第四章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方法选择147
第五章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150
第六章能源化工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188
第七章金属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218
第八章金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255
第九章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论与建议285
第三篇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评价
第十章套期保值效率研究方法选择291
第十一章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分析302
第十二章能源化工期货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分析315
第十三章金属期货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分析326
第十四章金融期货套期保值效率测度分析341
第十五章套期保值效率研究结论与建议348
第四篇期货市场研究前沿展望
第十六章期货市场政策前沿动态研究359
第十七章期货市场交易策略前沿动态研究383
第十八章期货市场效率前沿动态研究399
第十九章期货市场创新实践前沿动态研究411
第五篇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
第二十章中国原油期货制度创新与发展研究430
第二十一章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比较研究441
第二十二章中国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性研究457
第二十三章场外期权业务模式创新研究463
第二十四章“保险+期货”可持续性研究472
第二十五章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研究491
参考文献500
1.国内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2020年,国内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GDP先降后升。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幅收缩,GDP当季同比下降6.8%。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运行逐月好转,国民经济稳定恢复。截至第三季度,国内GDP总额为72.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实现正增长,但仍远低于2019年6.1%的增速。
2020年,在猪肉价格由升转降及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下,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有所回落。截至当年11月,CPI同比上涨2.7%,较2019年的2.9%回落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降幅较2019年有所扩大。
需求方面,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投资及消费增速显著回落,但贸易顺差在防疫物资出口及国内生产对海外供给替代的拉动下显著扩张。截至2020年11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50万亿元,同比增长2.6%,较2019年下降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下降5.9%,较2019年的增长8%大幅回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总值为16.13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总值为12.91万亿元,同比下降0.5%。我国实现贸易顺差3.22万亿元,为2017年以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