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精编精校版,民国大师吕思勉经典之作,一本书读懂中国五千年文明,附赠“中国历史朝代表”)
定 价:59 元
《中国简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论述从上古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史,从传说与考古印证的中华民族的由来,到吕思勉先生所处时代的革命中的中国,系统梳理历史的发展变化;下编着眼于大文化理念,主讲文化现象,分为婚姻、族制 、政体、阶级、财产、官制 、选举、赋税、兵制、刑法 、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十八个专题,讲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全新精编精校,改正首版谬误。新增注释,逻辑图表,梳理历史脉络,扫清阅读障碍。精美双封,清新典雅。
2.从三皇五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详述中国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社会变迁,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融会贯通。
3.上编政治史系统梳理历史的发展变化,解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文化逻辑;下编文化史主讲文化现象,讲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吕思勉先生一生读二十四史,又一生记笔记,既熟稔于旧史典籍,又多有思考见地,其考证分析,细节之处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5.见解独到,观念新颖,婚姻、族制、政体、阶级……且看吕老如何就当下社会的议题与你隔空对话。
6.附赠简明中国历史朝代表,明晰背景时间,提升阅读体验!
7.想要了解现社会,不能不了解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
8.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
9.吕先生治史的个性,向瞩目于国计民生(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发生的源流(正暗合今之多元一体之意),在本书中已经初露端倪。
10.吕思勉先生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顾颉刚
自 序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bu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然通史讲授,共止 120 小时,若编制仍与中学以下之书相同,恐终不免于犯复。所以我现在讲授,把它分为两部分: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便两面兼顾。此意在本书绪论中,业经述及了。此册系居孤岛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抄写。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其浅陋误谬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吕思勉识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著名历史学家,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吕思勉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极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曾在多所大学任教,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吕思勉著作等身,主要作品有《中国简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目录
绪 论 /001上 部 中国政治简史第一章 民族的由来 /009第二章 年代的划分 /014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016第四章 夏商与西周 /021第五章 春秋战国与秦朝的统一 /026第六章 异族的同化 /031第七章 古代社会综述 /034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 /038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041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046第十一章 西汉的衰亡 /050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053第十三章 东汉的盛衰 /057第十四章 汉末之乱与三国鼎立 /062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065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069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072第十八章 南北朝始末 /076第十九章 塞外形势 /082第二十章 隋唐盛世 /085第二十一章 唐朝中衰 /088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091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 /095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100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104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108第二十七章 蒙古帝国的盛衰 /114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118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122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替 /126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131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135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140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145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150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155下 部 中国文化简史第三十七章 婚 姻 /163第三十八章 族 制 /179第三十九章 政 体 /190第四十章 阶 级 /201第四十一章 财 产 /213第四十二章 官 制 /228第四十三章 选 举 /239第四十四章 赋 税 /252第四十五章 兵 制 /265第四十六章 刑 法 /281第四十七章 实 业 /294第四十八章 货 币 /308第四十九章 衣 食 /319第五十章 住 行 /333第五十一章 教 育 /345第五十二章 语 文 /355第五十三章 学 术 /366第五十四章 宗 教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