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能源革命为背景,在“私法行为公法化”理论、限制贸易的技术民族主义与促进贸易自由的国际法制度的兼容性理论等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存在国际条约规范内容乏力、国内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现有争端解决机制具有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和清洁发展机制等国际法律制度、构建国内技术转移法律体系以及推动国际通用商事仲裁规则的适用等建议,旨在积极推动世界范围内绿色能源技术转移,以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有效减缓气候变化。
前言
|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济的命脉,国家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民生长期稳定离不开能源事业的支撑。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尤以欧洲为甚。受后疫时代济复苏、气候变化导致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产,以及原计划于年和21年实施的电厂括燃煤、天然气和核电厂等)维护与检修工作推迟等因素的影响,源市场在21年就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一步加剧能源危机,对源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持续时间及发展态势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况导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面临着巨大风险。为应对当前能源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短期能源政策和长期能源政策。短期能源政策的核心是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继续为人们提供可负担得起的能源。长期能源政策的关键是加快能源转型,是加快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碳减排目标括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新核电机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的部署等。为此,国内和国际社会均迫切需要出台相关制度以绿色能源技术转移。
为加快创新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后发布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综观当前技术转移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界多数围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大学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话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且在大学和企业技术转移能力、途径、模式等研究领域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微观技术转移研究分析框架,然而大多数成果来自济学和管理学,从法学的视角研究技术转移法律制度及其背后凸显的法律文化问题的成果相对较少。
《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研究》一书基于能源这一时代背景,将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的技术转移具象化至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从国际内法和争端解决机制三个维度构建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在厘清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沿着“现结一一问题发现一一成因分析一一模式探索一一完善建议”的思路剖析了当前绿色能源技术转移国际国内法律制度的运行机理与实践模式,充分结合能源的现实需求,为今后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综观全书,作者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之处:
,在研究视角上,选取了能源这一时代背景。在能源语境下,仅靠企业自身开发绿色能源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通过法律的完善以及政策的制定等改革措施来激励企业通过参与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取绿色能源技术,从而有效推动能源展。本书将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完善置于能源这一大背景行研究,丰富了当前技术转移制度研究的视角,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第二,在研究框架上,构建了国际内法、争端解决机制三层次的分析框架。当前,国际社会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其中较为典型的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更是缺乏体系性与逻辑性,因而对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研究缺乏一个宏观层面的指导。而本书从国际内法和争端解决机制的维度出发,既体现了我国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需求,又符合法律制度从制定到实施的运行逻辑。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不仅综合运用了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理论基行探析,而且还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相关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内行分析的同时,选取相关典型案件对我国涉外和国内绿色能源技术转移行行分析,加强了本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结合。此外,在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上,本书运用多组数据予以佐证,使本书的可信度极大。
|
张振宇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主任、法学系支、副教授、硕十生导师,专业(法学)建设点负责人,主要从事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太原市万柏林区政协委员。兼任山西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法学会法律咨询专家库专家、山西省司法厅公证行业专家库专家、太原市中级专家咨询员等。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项目等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人文社科咨询项目等7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项目各1项,在《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知识产权》《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Sustnability》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多篇文,出版专著2部。近三年来,获太原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太原市万柏林区优秀政协委员、太原理工大学“双带头人”教师支、中国裁判文书写作大赛(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办)优秀指导教师奖。
目录
|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六、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章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019
节能源概述
第二节绿色能源技术概述
第三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概述
第四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能源与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法律制度现状.........
节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104第二节能源背景下我国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三节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主要法律规定.........150本章小结
第三章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国际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二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国内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三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本章小结
第四章能源背景下我国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实践节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实践概述第二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投资贸易实践
第三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专利许可模式实践
第四节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的中外合作实践本章小结
第五章能源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完善
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国内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绿色能源技术转移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绪论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文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已基本形成,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然而,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冲击犹存、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体落后等制约我业发展的因素也呈现在我们面前。(1]
世纪70年代以来,依靠技术推动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不在少数,近现代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本质就在于知识储量的扩大以及技术转换能力的。自第三次科技以来,世界步人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动社步,实现了对原有落后技术的更迭,开启世界济发展的新纪元,济发展的张力与技术发展的潜能在济全球化的催动下,终造成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济与技术上的差距鸿沟。1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同年在日内瓦举办了届贸易发展大会,本次会议的召开为解决南北问题拉开了帷幕。在本次会议中提及“技术转移”一词,是解决南北问题的重要方略,这也是“技术转移”一词出现较早的场景。
(一)开展能源是实现能源和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
14年,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推动能源消费,不合理能源消费;二是推动能源供给,建立多元供应体系;三是推动能源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四是推动能源,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1]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从世界能源大势和新时代能源战略全局出发,赋予山西的国家使命。《意见》要求山西扛起源旗帜,以性改革为源发展探路示范,以关键性改革为能源发展破解深层次矛盾,以全局性改革贯通能源发展领域各项改革任务,推动山西乃至源发展出现一场深刻变革。[2]能源是我国现阶段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基于保障国家能源、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来的。
21年下半年,我括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自治区出现了限电、停产现象,原因:一是煤炭供应偏紧、电煤价格较高导致电力供应紧张;二是一些地区由于能耗双控压力而采取能源消费管控措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这一轮限电、停产,尤其凸显了处理好中长期绿色转型与短期济平稳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的主要内涵,目的是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22年1月,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先立后破,减碳要通过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来减,通过转型升级来减,通过科学发展、通盘谋划来减,而不应该通过一刀切式的停产、减产来减,以发展为代价来减。
的以来,在能源生产方面,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牵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特高压输电通道等能源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在能源消费方面,持续煤炭、煤电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设施建设发展,全电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