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跟踪我国臭氧污染防治进程,以科技赋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污染防控对策的快速转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从2020年起开始发布《中国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蓝皮书(2023)基本延续了2020版的框架,以”科学-技术-政策-实践”为主线,全面描述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演变态势,系统梳理我国臭氧污染相关的科学进展与技术进步,阐释国家-区域-城市层面臭氧污染防治的重大举措,分享各地区臭氧污染防治的有益经验,探索臭氧污染防控的可行路径和启示。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目录
执行摘要 1
第一章 引言 8
第二章 现状与演变 11
第一节 2022年我国臭氧污染状况 11
第二节 2015~2022年我国臭氧污染演变 15
第三节 美国和欧洲臭氧污染变化趋势 21
第四节 臭氧污染对我国生态和健康的影响状况 24
第三章 成因与来源 28
第一节 我国臭氧污染形成的化学机制 28
第二节 我国臭氧污染形成的气象影响 38
第三节 我国臭氧浓度演变趋势归因分析 45
第四章 技术与应用 55
第一节 光化学污染监测技术 55
第二节 前体物排放表征技术 62
第三节 臭氧及前体物来源解析技术 68
第四节 臭氧预报预警技术 73
第五节 臭氧前体物治理与监管技术 78
第五章 策略与实践 92
第一节 国外臭氧污染防治案例 92
第二节 我国臭氧污染防治对策和行动 98
第三节 重点区域实践与成效 10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18
第一节 总结 118
第二节 展望 122
参考文献 127
附录 149
附录1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照环境标准定义) 149
附录2 图2.1中城市编号与城市名的对应关系 150
附录3 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川渝地区、汾渭平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城市 153
附录4 图2.2中城市编号与城市名的对应关系 154
附录5 臭氧WHO短期和峰值季节指导值 157
附录6 图2.9中城市编号与城市名的对应关系 158
附录7 重点城市群区域性污染发生频次及涉及时间范围 161
附录8 臭氧污染生态影响暴露剂量评价指标 163
附录9 简化的臭氧化学生消机制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