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现代医学对胃癌常规诊治知识基础上,结合了中医学胃癌相关理论的阐述,从胃癌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入手,广泛汲取当代名家的辨治经验,对其进行详尽深入的剖析,并以此为据,因证立法,随法遣方用药。特别是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胃癌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医康复进行了规范而详细的阐述,同时甄选了常用胃癌相关中药的相应知识。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64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现为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病因学说的演化”。近年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并公开出版著作两部,主编并公开出版著作三部。参加课题8项,主持课题3项,其中课题《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的成果1987年8月—1992年8月 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 学办系办副主任、助教
1992年8月—1994年9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 办公室主任、助教
1994年9月—1996年6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 办公室主任、讲师
1996年6月—1998年7月 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党总支 副书记、讲师
1998年7月—1999年9月 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副主任、讲师
1999年9月—2001年6月 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副主任、副教授
2001年6月—2005年11月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主任、副教授
2005年11月—2006年2月浙江中医学院党办、院办 主任、教授
2006年2月—2010年5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办、校办 主任、教授
2010年5月—2020年8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 副校长、教授
2020年8月—至今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党委 党委副书记、教授中医肿瘤瘀毒互结致病理论研究和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第一获奖人
中医“瘀久蕴毒”所致恶性肿瘤精准干预策略的构建与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第一获奖人
“瘀毒同治”理论的构建与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第一获奖人
浙派本草加工炮制产业质量提升示范,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第一获奖人
浙产道地药材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加工示范,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第一获奖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胃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分会 副会长
世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副会长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副会长
目录
第一章胃癌的现代医学概述1
第一节流行病学1
第二节病理表现3
第三节诊断与分期7
第四节治疗14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胃癌的中医学概述21
第一节胃的中医生理21
第二节胃的脏腑关系24
第三节胃癌病名溯源28
第四节历代医家胃癌相关医论举要31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胃癌的病因病机36
第一节中医学对胃癌的病因认识36
第二节中医学对胃癌的病机认识39
参考文献41
第四章胃癌的辨证论治43
第一节概述43
第二节围手术期的论治46
第三节围放、化疗期的论治51
第四节围靶向、免疫治疗期的论治55
第五节无瘤期的论治58
第六节晚期的姑息论治61
参考文献65
第五章胃癌常见并发症的辨证论治67
第一节消化道出血68
第二节肠梗阻72
第三节贫血77
第四节癌痛81
第五节腹腔积液87
参考文献92
第六章当代名医论治胃癌经验94
第一节李玉奇94
第二节朱良春96
第三节何任98
第四节徐景藩99
第五节周仲瑛101
第六节刘尚义103
第七节刘嘉湘105
第八节周学文107
第九节周岱翰109
第十节李佃贵111
第十一节潘敏求113
第十二节王晞星115
参考文献118
第七章治疗胃癌的常用中药120
第一节清热解毒药120
第二节扶正固本药122
第三节活血化瘀药125
第四节化痰散结药128
第五节理气解郁药131
参考文献133
第八章胃癌的中医康复140
第一节胃癌术后的中医康复141
第二节胃癌放化疗期间的中医康复148
第三节胃癌常见并发症的中医康复152
参考文献156
后记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