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并直拨编制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古籍所无论在学科方向还是学术队伍的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拓进,确立了以古今贯通研究这一新的学术理念为主导、以文献实证为基础,古典研究诸学科彼此交叉、相辅相成的科研与教学格局。今年是古籍所成立四十周年,特推出“复旦大学古籍所纪念文丛”,旨在全面总结古籍所成立以来历代骨干学者的代表性论著,为古籍所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基。
本书为系列文丛之一,收入刘晓南教授的代表性论文,包含古代汉语音韵学、方言学、汉语史等专题。
刘晓南,男,湖南平江人,1957年7月29日生。1980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8月获湖南师大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元月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2001年9月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期间曾任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与中国音韵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音韵学会常务理事。2010年6月调入复旦大学古籍所,任教授,古代汉语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
专业方向为汉语史、音韵学,研究领域为语音史、历史方言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研教育部课题1项。撰写、编著学术论著与教材共计9部,发表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