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服饰体系庞大繁复,想要逐一了解太难太累。作者抽丝剥茧,梳理出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服饰,那您快速了解各朝代服饰特征与演变。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共分七章,以服饰相关的文物壁画为主要依据,涉及的古籍文字为辅助材料进行考证,采用贴合时代的工艺及材料还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占主流的历代衣装,并选择模特团队穿戴拍摄实际还原效果图及服饰层次示意图等。
为增强代入感,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屈原、李清照等历史知名人物及所涉及的场景作为引子,从相关的文物、壁画等素材入手,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工艺技术对服饰的影响,展示、还原出服饰结构示意图及实物样式。每章的后半部分还会提供模特团队穿着以上衣物时的层次示意图,尽可能直观还原出古人实际穿着效果。
从秦到清,古人都穿什么,怎么穿,服饰有什么特点,如何演变?
请跟随作者从秦穿到清,带你解开古人穿衣谜题。
秦朝人居然穿开裆裤?别笑,他们穿上一点也不会走光。
曲裾,我是一颗螺丝钉,一扭散一地。
半袖衫裙,杨贵妃的裙子居然要提到这么高?
海青衣,你怎么卖给我破衣服!
明朝人穿衣服要穿六层!学会这招保你穿越不露馅。
花木兰的衣柜里有什么?天呐,你这件衣服有点像地毯。
带袖子的衣服我偏要披着,这是我们盛唐时期的时尚。
衣服上的颜料是银化成的泥,裙腰上的织锦是金织成的线,你们家一定很有钱吧。
这幅画叫做《韩熙载夜宴图》,它有很多种版本,每种版本上的服饰都是错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笔下的罗裳是什么?我们穿给你看。
从来没穿过汉服?其实这条百迭裙可以追溯到宋朝。
什么是大衫霞帔?带你起底这对搭档的前世今生,当年可是命妇专用的服饰!
朱子深衣,针眼里都藏着细节的衣服,别眨眼。
飞鱼服里没有鱼,马面裙也不像马,你们到底长啥样?
大衣里面穿裙子,裙子里面穿长裤,明代男子的搭配是有讲究的。
显摆显摆,显的是摆子。
古人穿衣有智慧、有审美、有讲究、有规范,一本书带你了解服饰的前世今生。
前言
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类别,普通人更多地是通过影视剧来认识一些古代服饰,而知识储备很少。所以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有人将中国古代服饰误认为日本、韩国、越南等其他国家的服饰的现象。
在我刚刚接触中国古代服饰的年代,甚至出现过因有人将中国古代服饰误认为日本服饰而当街烧掉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中国古代服饰复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穿着的人越来越多,感兴趣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我想,向大众科普中国古代服饰知识的时机到了。
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与科普是很难的,但有幸的是,在我之前已经有无数位前辈投身到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当中,并且无私地将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打下了基础。我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知识的了解,也是从这些先辈们的研究成果中得来的,所以在这本书中,我更多地是扮演一个整理者和展示者的角色,将中国古代服饰以一种更加轻松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类的书籍相对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再去写一本呢?这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单一文物上,大多在研究文物的结构如何、数据如何、面料如何。毫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基础的大众想要了解,却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去购买一些服饰史的专业书籍,硬生生地被过于专业晦涩的文字吓跑。其实,大众想了解中国历代传统服饰无非关乎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这件衣服是什么?
第二:这件衣服长什么样?
第三:这件衣服怎么穿?
那么,应该如何以直观的方式向大众解答这三个问题呢?正当我为此烦恼的时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给了我灵感。这个展览以文物加文字再加蜡像复原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一些基础知识。所以我终决定也用这种方式去做这本书,即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加服饰文物介绍再加服饰复原图以及真人穿搭效果图来作为本书的基本结构,并以时间为轴,使读者有宏观上的认知和对比。
本人喜欢并且关注古代服饰已有十年,自己动手制作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为了向大众展现这些服饰的魅力,我与其他古代服饰爱好者共同亲手制作了上百件历代的流行服饰。为了更贴合历史风貌,我们并没有采用市场上的普通面料去制作,而是参照文物绘图定制布料,有些服饰甚至完全使用古代当时流行的染色工艺去亲手染色制作。衣服的用料也尽量使用中国传统工艺织造的面料,例如绫、罗、绸、缎、绢、纱、妆花等,力求将真实的效果呈现给大众。在服装的终效果展示方面,我与其他几位爱好者在摄影棚内用了几天时间去拍摄这些服装的穿着效果。从化妆到制作造型再到修图调整,全部由我们独立完成。
当然,本书还有诸多未尽如人意之处。如本书内容以中国历代流行服饰为主,这也就意味着例如皇帝、皇后以及官员们的一些非流行的特殊服饰没有出现。一方面,这些服饰大多与当朝当时的政治、礼仪文化有关,且为特殊人群在特殊场合的穿着,距离普通大众有些遥远;另一方面,这些服饰更适合有一定服饰史基础的人去了解。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就未将这类特殊服饰在书中呈现。另外,在复原展示的妆容造型上,尽量选用了简单通用的妆容造型以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服饰上。在文物资料标注方面,也尽量将出土地与收藏地标注出来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深入查询了解,但部分文物由于是征集、捐赠而来,出土地或收藏地未知,所以并未有详细标注资料,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我们的创作团队希望本书不是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终点,而是起点,所以尽量以相对轻松、有趣的编写形式激起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兴趣,从而去探究服饰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最后,欢迎你和我一起开始探索这中国古代服饰的辽阔世界。
吴鸿宇
2024 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