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先秦两汉典籍中记载的楚方言词搜寻出来,归纳它们的词义,尽可能在传世文献中找到用例,并在楚地出土简帛、楚铜器铭文中寻找例证,与现代汉语方言和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较,对楚方言词作出科学解释。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鉴别古楚方言资料,并探讨这些资料中所反映出的楚方言词的特点。 第一章探讨古楚方言的发展演变。第二章讨论古楚方言同源词。第三章分析古楚方言记音字。第四章例举并分析部分历代传世文献中的古楚方言词。第五章讨论楚方言词与楚地出土简帛的关系。第六章古楚官职名称考释。第七章古楚方言器物词考释。第八章是验证行用至今的古楚方言词。第九章是古楚方言词个案研究。
邵则遂,1958年生,湖北天门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任乡村小学教师,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元月分配到荆州教育学院任教,曾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一年。1988年调入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文科部副主任、中文系主任,2000年评聘为教授。2004年调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任教。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教学工作。现任语言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府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湖北方言文献词汇研究”、“周秦两汉楚方言词研究”。在《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2部专著,3部合著.获得国家民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把上古楚语文献、楚地出土简帛、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结合起来研究,首次提出“方言同源词”理念,影响广泛。《说“沓”》被苏州大学王继如教授称为“训诂学最出类拔萃的成果”。2000年起任湖北省语言学会古汉语研究会会长。已招收10届硕士研究生;2013年被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聘为博士生导师,已招收3届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