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以全球的广阔视野来审视解读海洋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书中最开始从为什么I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而非东方古国开始,依次分析了欧、亚大陆各国、各民族由于地理与历史的缘由,与海相遇、与海相伴,进而激发变革,最终导致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过程,作者通过大量史实,条分缕析,旁征博引,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海洋意识。
陈晓律:丛书主编,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近代史学者,任中国欧洲学会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先后到美国格林内尔学院、耶鲁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访学。代表作品:《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冀强: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在《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舒小昀: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经济社会史、史学理论。
序言 海洋·岛屿·工业革命
面朝大海
来自海洋的冲击
迈向大洋深处
第一章 面向海洋:找寻工业化的精神动力
地中海:文明的摇篮
“陆地”或是“海洋”:早期文明的环境选择
希腊文明的遗产
第二章 从大海出发:缘何东方国家没有开启工业
从面向大海到转向内陆:阿拉伯帝国的航海事业
从开放到内敛:古代中国的航海事业
第三章 向着海洋再出发:探索工业化的源头
“被围困的欧洲”:欧洲失海的500年(公元500—1000年)
朔方冲击波:维京海盗的航海事业
“膨胀”的欧洲
向着海洋进发:欧洲边界的再次拓展
变革在无声中进行
近代前夕的海洋探索
第四章 从大西洋再出发:重商主义背景下的工业化之路
开辟新航
伊比利亚模式:依靠掠夺而形成的帝国
荷兰模式:唯“商”是从的商业帝国
英国模式:一个以生产为基础的殖民帝国
第五章 英国工业时代的来临:海洋孕育下的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的缘起
工业革命的发端
第六章 工业浪潮的扩张:海洋背景下的工业化之路
大陆情结背景下的法国工业革命
政治分裂背景下的德国工业革命
沙皇专制背景下的俄国工业革命
跨大西洋背景下的美国工业革命
第七章 来自海洋的冲击:工业化在非西方国家的艰难起步
“近水楼台不得月”:奥斯曼土耳其迟滞的工业化
传统社会结构下的印度工业化
古老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结语:海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