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乐教:从德性生命到理想社会
定 价:78 元
乐教是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支柱,却在春秋以降的礼乐崩坏中失传。近人不知乐教之义,首因其基本概念的模糊。声音乐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具备戏剧形式的乐,本身包含着诗辞、乐曲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讨论乐教,应该照顾到乐既有声音乐的差异,也有诗乐舞的区别。本书在明确乐之具体意义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乐以成教的内容,发掘先秦乐教思想传统和精神内核,以资儒学的当代阐释和教育的时代反思。
王顺然,武汉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传统乐教研究、先秦儒学及中国哲学史研究,曾在《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中英论文二十余篇。
导 言
第一章 声音与乐:先秦乐教的基本概念
一、从物之理看声音概念
二、从心性论看声音概念
三、作为基本概念的乐
第二章 乐器及音律:声与音的实现
一、声的实现:乐器及其特质
二、音的实现:音律及其特质
三、从乐器到音律:多种解释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第三章 作乐及奏乐:乐之时空形式的实现
一、作乐及主体意向的表达
二、奏乐及意向传递的可能
三、乐时空形式的完成
第四章 赏乐及乐言:乐以成教的证立与效力
一、赏乐:对受众身心的引动
二、乐言:和意义的呈现
三、乐教的实践与效力
第五章 乐制与人心:乐以成教之核心的抉择
一、乐制:乐教制度化的建立
二、人心:乐制的危机与孔子的重建
三、乐教核心之争:从老、庄、墨、荀四家看
附录一 部分文献综述
附录二 郑玄注《礼记正义·乐记》分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