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十二卷,宋范祖禹撰,宋刻本,杨寿祺跋。是书于元祐元年(1086)编成,以史事为纲,加以评断,论述唐代自高祖至昭宗、哀帝三百年间治国之得失善恶,共三百零六篇。书成进呈,甚受推重。本次影印以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此本为是书现存最早刻本,书中避讳至慎字,由此推知刻于南宋孝宗朝。此本首末两叶及卷一叶四为清初揆叙谦牧堂倩人以宋纸抄补,钤有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书画记印。列入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仿真萃编,高仿真全彩影印线装加函套装帧。
《唐鉴》十二卷于元祐元年(1086)编成,以史事为纲,加以评断,论述唐代自高祖至昭宗、哀帝三百年间治国之得失善恶,共306篇。书成进呈,甚受推重。现存最早刻本为上海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避讳至慎字,亦有以他字代本字者,由此推知刻于南宋孝宗朝(11631189)。此本为浙江刻本,字体工整,且为初印本,可称宋刻本之上品。。本次影印即以此为底本,首末两叶及卷一叶四则为清初揆叙谦牧堂倩人以宋纸抄补,钤有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书画记印。列入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仿真萃编,全彩高仿传统手工纸影印加函套装帧。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著名史学家。历官国史院修撰、礼部侍郞,拜翰林学士,改侍讲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奉诏修《资治通鉴》,祖禹为编修,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撰成《唐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