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变迁的开创性著作。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是秦汉至隋唐八百年间我国北境和西北境的主要民族。其内迁的部分,都与汉族融合,为伟大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还是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与中华民族史上,中古北方民族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即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暨五胡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匈奴内乱、南迁与杂胡化》《东、西羌与羌人的抗争》《蒙古草原的动荡与乌桓、鲜卑》《十六国的纷争与民族分布》《汉及前后赵、诸燕国、前秦政治制度》《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十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等。
1、史学界权威学者毛佩琦、宁欣、侯旭东一致推荐。
2、专题研究中古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史料丰富、严谨细致、见解独到。
3、探索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精髓,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
陈琳国(1943年-2023年),福建省龙海市人,历史学博士,原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陈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中古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制度史、民族史。其代表作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中古北方民族史探》《可汗的子孙与魏晋乱世》等。
第一章 匈奴内乱、南迁与杂胡化 / 001
- 休屠、屠各和刘渊族姓 / 003
- 南匈奴南迁的前后 / 020
- 西晋内迁杂胡与杂胡化趋势 / 041
- 汉晋陇右河西的三种胡 / 068
第二章 东、西羌与羌人的抗争 / 083
- 羌人的原始居地及其抗争 / 085
- 东羌与西羌 / 102
- 羌人内迁关中 / 119
第三章 蒙古草原的动荡与乌桓、鲜卑 / 141
- 乌桓内迁与东、西部乌桓 / 143
- 蒙古草原的动荡与鲜卑的兴起 / 158
第四章 十六国时期的人口争夺与民族分布 / 181
- 第一阶段:永嘉以后至后赵之亡(311350 年) / 183
- 第二阶段:后赵之亡至淝水之战(350383 年) / 196
- 第三阶段上:淝水之战至北魏统一北方(383439 年) / 213
- 第三阶段下:淝水之战至北魏统一北方(383439 年) / 235
第五章 汉及前后赵、诸燕国、前秦政治制度 / 259
- 汉、前赵:汉化政治制度的先驱 / 261
- 后赵:加强君权,重视选官,兼顾文教 / 277
- 诸燕:贵族、门阀本位,军封、营户泛滥 / 292
- 前秦:建立强大皇权,构建和谐社会 / 307
第六章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 325
- 坞堡壁垒与汉人大姓豪族经济 / 327
- 军封、营户与依附关系 / 342
- 关东地区的社会经济 / 357
- 前秦劝课农桑与社会经济 / 370
结语 民族融合 十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 / 382
后记 /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