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前沿问题,力图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传统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结合在一起。作者博内菲尔德不仅揭示了从阿多诺到新马克思阅读这一法兰克福学派长期被忽视的线索,而且为我们重新思考价值、阶级和国家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严肃讨论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指明了作为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形式的批判,更是对社会政治形式的批判,在讨论资本主义及其批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有价值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毋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王国维语),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绝非闭关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上的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所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阚,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内。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项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做出贡献。
维尔纳·博内菲尔德,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任《资本与阶级》杂志编委,现为《常识》杂志编委、英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大会(CSE)成员,是“开放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批判理论、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代表作有《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国家与自由经济》和《开放马克思主义》(合编)等。
译者孔智键,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译者苏振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译者马灿林,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
致谢
第一章 导论: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部分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构成:批判的意义
第三章 作为主体的社会与作为客体的社会: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 价值:社会财富与阶级
第四章 资本与劳动:原始积累与价值的力量
第五章 阶级与阶级斗争:虚假的社会
第六章 时间就是金钱:抽象劳动
第三部分 资本、世界市场与国家
第七章 国家、世界市场与社会
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政治形式与法律力量
第四部分 反资本主义:神学与否定实践
第九章 反资本主义与反犹主义要素:神学与现实抽象
第十章 结语:颠倒与否定理性要素
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