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至各行各业,重塑社会、经济的形态,对收入分配领域带来巨大冲击。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技术。人工智能特有的智能属性加剧了机器与劳动力的竞争,威胁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同时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基于以上背景,本书提出核心研究问题人工智能应用是否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探究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体来讲,在梳理和比较人工智能和劳动收入份额多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机器人安装密度衡量我国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使用要素法和GDP法测算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人工智能和劳动收入份额的时空变动趋势,并简要探究二者的相关关系;借鉴劳动收入份额理论、有偏技术进步理论、技术扩散理论,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总效应、技术扩散视角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结构转型视角下的门限效应,以及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机制:劳动力议价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分别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并且采用变换被解释变量、变换估计方法、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基于研究结论和国际实践经验,最终提出有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红利共享的政策建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