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即将于7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本书根据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要讨论的经济问题,组织了刘元春、刘伟、刘守英、洪银兴、刘世锦、黄群慧、裴长洪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战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分析;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促转型上台阶;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等。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土地政策咨询,参与地方改革试验和政策设计。曾获第六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
第一讲 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 洪银兴/1
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4
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7
三、完善公平竞争制度/11
四、完善社会信用制度/15
第二讲 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20
一、新时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1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3
三、扎实推进八大重点领域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27
四、处理好新时代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六对关系/36
第三讲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彭森/40
一、中国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40
二、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46
三、46年改革的基本经验 /57
四、新时代新征程改革的新任务/65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 刘伟/72
一、经济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的提出 /72
二、 全球化的历史演进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发展 /78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85
四、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转型/93
五、“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范式重构/101
第五讲 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促转型 刘世锦/113
一、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三个台阶和面临的两个经验或挑战 /113
二、经济增长阶段转换面临复杂迷茫局面,宏观政策还能做什么 /117
三、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政策措施/123
第六讲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刘元春/ 130
一、从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思想的形成和完善过程/130
二、用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来深入把握新发展格局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42
三、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基础、政策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147
四、要根据当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变化来布局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路径和重点战略举措/153
第七讲 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逄锦聚/ 159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161
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中国特色/164
三、在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9
第八讲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要素市场化改革 刘守英/1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重要法宝/176
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7
三、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81
四、完善和发展要素市场才能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3
五、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90
第九讲 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裴长洪/ 201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本质、特征与意义/ 201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逻辑/203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209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逻辑/215
第十讲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分析 黄泰岩/224
一、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优势/224
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撑现代化的实现机制/226
三、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230
第十一讲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宋冬林/232
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 /233
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有制微观主体/242
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非公有制微观主体 /247
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民企协同发展/250
五、培育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254
第十二讲 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杨瑞龙/257
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构想的提出/257
二、以分类改革为主线,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264
三、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67
四、以共同治理为主线,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273
第十三讲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刘志彪/281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与作用/282
二、中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特点/285
三、统一大市场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基础 /287
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总体影响/290
五、统一大市场对产业基础的影响/293
六、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取向/296
第十四讲 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沈坤荣/ 299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300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演变与外部环境变化/305
三、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经济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313
第十五讲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 谢富胜/322
一、引 言/323
二、马克思文本中的现代化思想/326
三、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335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46
五、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357
六、结论/363
第十六讲 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 黄群慧/366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意义/367
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基本认识与关键着力/381
三、现代新型国有企业的提出背景与建设方向/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