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倡导幼小衔接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与系统性推进。本书从多主体协同幼小衔接的理论溯源、现状调研和行动研究三个方面架构展开,站在理论研究转向的梳理分析、多主体协同中各主体角色的需求、挑战、困境分析,以及从政策、制度、机制、资源建设等促进多主体协同的路径探索的视角,基于实证数据、质性案例、多元化分析,回应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实践模式创新。
倡导幼小衔接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与系统性推进是实施幼小科学衔接的重点。本书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主体协同的幼小衔接支持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BHA210122)研究成果,围绕多主体协同的幼小衔接这一核心主题,从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给出应对方案。
本书内容具体包括:1.理论研究方面,从幼小衔接相关研究的发展轨迹梳理出发,重点聚焦和分析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幼小衔接多主体协同的学理逻辑、幼小衔接国际政策和课程设置的发展动向以及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主体意蕴探寻;2.调查研究方面:以来自全国11 个省市(自治区)的研究对象为样本,从多主体协同中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视角探讨当下幼小衔接的现状,厘清现实困境与问题,以期真实展现幼小衔接期各主体及其合作协同中所面临的挑战、体验、适应与转变;3.行动研究方面:以促进多主体协同的支持机制与区域管理、探索幼小课程的双向贯通一体、家园校社四方协同的家长支持三个行动突破为重点,结合三个实验区的实践改革,探索并回应支持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进路。
黄瑾,女,1966年8月生,博士,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黄瑾老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三十五年,曾任教师、教学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曾获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东师大杰出新人奖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与教师发展、早期儿童数认知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主持和参与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全国教科规划、联合国儿基会等科研项目,并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