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梳理了2023~2024年度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实践路径、发展状况及经验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创新篇、媒体篇、案例篇五个部分组成,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地方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创新实践、重点城市的对外传播策略、中资企业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等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对外传播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相对正面的国际评价,但是地缘政治博弈、经济逆全球化等风险挑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需通过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等举措,持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同时,建议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完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鼓励智库机构开展对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支持,激发民间组织与社会个体在对外传播实践方面的热情和活力,进一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传播格局。
林仲轩,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计算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计算传播与港澳台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受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港澳传播研究、媒介文化研究等。2017年以来以第一署名作者身份在SSCI和A&HCI期刊发文51篇,在TSSCI和CSSCI期刊发文10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10项。
支庭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和三等奖(2015)、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2017)、中国传媒经济年度观点奖(2016/2017)、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集体,2002)等。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研究、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研究等。
Ⅰ 总报告 12023~2024年中国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主要成就及现实问题 林仲轩 荆高宏 张入迁/001 Ⅱ 专题篇 2AIGC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机遇、挑战与路径 林爱珺 龚聿枫/063 3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透析与未来路径 彭伟步/080 4国际游客眼中的中国:城市对外传播的影响力评估 ——基于“China Travel”的大模型数据及案例分析 刘冠 雷力 刘浩宇/091 52023~2024年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总结与未来展望 林仲轩 张入迁 荆高宏/112 Ⅲ 创新篇 6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传播创新策略 程思琪 肖榆/143 7数字技术背景下文博风俗画对外文化转译策略 ——基于“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案例分析 刘倩 喻曙晴 罗家悦 潘雨欣/166 8虚拟数字人与对外传播新机遇 林爱珺 成于凡/180 Ⅳ 媒体篇 9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的对外传播创新实践与启示 赵杨/194 10湖南国际传播中心的对外传播创新实践与启示 汤集安 万韶光 朱思萌/215 11湖北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曹曦晴 赵欢 邹静/230 Ⅴ 案例篇 12杭州亚运会对外传播的文化理念、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郭涵钰 王茹月/246 13从杭州亚运到世界舞台:香港城市形象建构与对外传播的新契机 董燕荣/261 14中资能源企业澜湄传播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冯洁 姜黎 刘文慧 蔡译萱 江涛/274 Abstract/290 Contents/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