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三驾马车”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四轮驱动”,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3~2024年度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状况,具体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总报告对这一年度中印尼人文交流情况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整体梳理;分报告对这一年度的教育、科技、青年、媒体、体育、旅游、卫生等颇具特色的人文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专题篇则主要探讨中印尼人文交流中某一具体问题。整体而言,本年度的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注重截面分析又注重纵深探讨,系统总结了中印尼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社会等实践层面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最终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文基础。
韦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当代东南亚问题。曾主持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东南周边地区安全机制构建”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出版《东南亚五国民族问题研究》,主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19)(2020)(2021)《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等。在《当代亚太》《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东南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刘明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暨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国兴衰、印尼政治与外交、海洋政治等。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英帝国的终结》,《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19)(2020)(2021)副主编,在《世界历史》《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陈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一带一路”、大数据与国家安全研究、印尼政治与外交等。
Ⅰ 总报告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总论 韦红 秦语 Ⅱ 分报告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教育合作:进展、特点与挑战 赵长峰 花葛春月 孙婷妤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科技交流 刘明周 向思巧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青年交流与合作 陈菲 谢丽娟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媒体交流合作:进展、特征与趋向 张弦 王钰萱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体育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路径 高峰 陈菲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旅游合作 张弦 杨宇迪 202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卫生合作 刘明周 周容姜 Ⅲ 专题篇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十周年:成果、动因与建议 韦红 程春林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呈现 吴迪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定量衡量:以佐科政府时期为例 孙晨 赵长峰 [印尼]Subandi(苏光耀)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地方政府的人文交流合作 陈菲 陈慧莹 印度尼西亚教育体系特点与中国印度尼西亚教育交流合作 韦红 吴炫美 共同现代化下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合作 潘玥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高校交流合作:作用、进展与挑战 王勇辉 刘家仪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新媒体交流的现状、影响与挑战 李云龙 赵长峰 Ⅳ 附录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大事记(2023) 傅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