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明代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国各地皆有书院,且总量在2000所以上,超过此前唐宋以来历代书院的总和,可谓前所未有地繁荣。明代书院因与王守仁、湛若水之学说的结合而大盛,王门后学乘学术与书院一体辉煌之势,结成诸多学派,不仅涉足地方文化建设,在民间规范百姓,移风易俗,使书院具有了平民化特色,而且以同志相尚,品评人物,讽议朝政,使书院又具有了社团化、政治性倾向。而书院如此之盛势与特色,皆与讲会有关。讲会源于书院教学,经王、湛及其后学倡导、推广之后,而又每出于书院之外。当年的情形是,联友共学,随地举会,随缘结会,甚至会如家常茶饭,无地不有,无岁不举。本书认为,“书院”“讲会”并非并行而互不相属的关系,且从会无定所的无奈中,揭示出随地举会、归之书院的讲会发展趋势,并试图复原“书院讲会”的真实场景,重构明代书院的历史谱系。
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岳麓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科重点基地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高校社科重点基地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首席专家。著有《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制度研究》(合)、《湖南书院史》、《岳麓书院史》(合)、《东亚历史年表》等。主编《中国四库学》、《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学规集成》(全三册)、《中国书院文献丛刊》(全三百册)、“中国书院文化丛书”(全五册)、“中国书院文化建设丛书”(全五册)等,纂辑《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全二册)。点校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全二册)、《岳麓书院志》、《石鼓书院志》、《城南书院志》、《湖南文征》(全十册)。
绪论 第一章 从沉寂到复兴:王、湛之学与书院讲会 第一节 高压之下:集权统治下的明代前期书院 第二节 王、湛的书院实践活动 第三节 王、湛的书院观与书院讲会的复兴 第二章 随地举会,归之书院:讲会之发展趋势 第一节 随地举会,联友共学 第二节 会无定所,归之书院 第三节 书院何以成为会所 第三章 学术型讲会:学术组织的学术活动 第一节 会讲与讲会:活动与组织之间 第二节 学会、会学及其他 第四章 教学型讲会: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 第一节 会文、会课:书院的考试活动 第二节 科举之会与科举之学 第三节 科举之会的取向 第四节 经学、史学、理学、文词、典故之会 第五节 舫课:西子湖的风雅盛会 第五章 教化型讲会:书院与儒学诠释的平民化 第一节 面向平民:书院发展的新动向 第二节 王、湛首开儒学平民化之先机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之学” 第四节 其他书院的平民化讲学 第六章 地域讲会:各地书院之会实录 第一节 江右惜阴会 第二节 南直隶的三个会圈 第三节 浙中王门书院讲学会 第四节 其他地区的书院讲会 第七章 由讲会而社团: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第一节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概说 第二节 东林书院的重建及其重构学统的讲学活动 第三节 社团与政治:东林开创的书院新传统 第四节 东林之继:首善书院 第八章 讲会的劫难:明季三毁书院 第一节 嘉靖之毁:矛头直指王、湛讲学 第二节 万历之毁:张居正痛恨讲学 第三节 天启之毁:魏忠贤残害东林 第四节 禁毁笼罩下的明季书院 结语 明代书院讲学的特点 一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 二 轮会与联属大会 附录 附录表1明代书院统计 附录表2明代书院分省统计 附录表3明代书院分朝统计 附录图1明代书院发展轨迹参考Ⅰ 附录图2明代书院发展轨迹参考Ⅱ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图3.1 明刊宋代岳麓书院朱张会讲图/098 图8.1 王国光《司铨奏草》书影/272 图8.2 明刊批评张居正毁书院的《白鹿洞示诸生》诗碑/280 表3.1 明代讲会一词属性统计/110 表4.1 书院教学之会情况一览/131 表4.2 弘道书院课程与教材/134 表8.1 万历禁毁书院情况一览/277 表8.2 天启禁毁书院情况一览/290 表9.1 明代新安六邑大会还古书院会纪一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