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16~2020) 读者对象: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者,社会学、妇女/性别研究、妇女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
本书是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它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2016~2020》是其第六卷。该书主要由前言, 2016~202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研究综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学科建设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课题/项目选介、论著选介、论文选介),研究机构和组织、学术活动、学者简介、附录条目组成。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隶属于全国妇联,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China, WSIC)成立于1991年1月,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具有综合研究职能的国家级妇女研究机构。杜洁,女,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妇女研究论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性别平等与法律政策、妇女与发展、妇女参政、妇女组织研究等,多次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著论文集多部,发表论文多篇。
前言/1 重要文献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妇女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在中国妇女研究会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沈跃跃/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妇女研究事业创新发展 ——在2018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沈跃跃/12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服务新时代党的妇女事业发展 ——在2019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沈跃跃/20 研究综述 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石红梅 杜辉/31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2016~2020年) 胡湛 李婧/48 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陈伟杰/74 妇女与就业研究综述(2016~2020年) 苏熠慧/93 妇女与社会保障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黄桂霞/125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研究综述(2016~2020年) 任大鹏/142 妇女与贫困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王宇霞 吴惠芳/163 妇女人权与法律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王理万/182 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祁建建/199 妇女参政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李文/229 性别与健康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熊雅婕 牛建林/244 妇女与教育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李汪洋/262 妇女与科技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章梅芳 张馨予/287 妇女与环境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周圆/308 妇女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马春华/330 女性与媒介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孙萍 曹曦予/365 女性主义艺术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马聪敏/384 女性与体育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阳煜华 吴广亮/399 女性生活方式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林晓珊 刘新宇/433 女性与旅游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陆继霞/447 性别与空间研究综述(2016~2020年) 侯杰/469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与身体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张育智 黄盈盈/488 男性气质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王晴锋/512 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综述(2016~2020年) 丁娥/530 受流动影响的妇女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杜平/558 女性高层次人才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杨慧/577 女童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宋月萍 裴姬宏/594 老年妇女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钟晓慧 植子甄/618 妇女与国际关系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王天禹 李英桃/643 国外女性/性别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刘英 王楠 李洁/658 学科建设研究综述/678 女性学学科发展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魏开琼 李卓涵/678 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肖巍 石珊/694 女性政治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郭夏娟/714 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戴瑞君/744 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庞晓鹏 董晓媛/761 女性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综述(2016~2020年) 丁瑜 邱博文/782 女性人口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宋健 陈文琪/808 女性文学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王宇/839 中国古代妇女/性别史研究综述(2016~2020年) 徐鹏/859 中国近现代妇女/性别史研究综述(2016~2020年) 秦方 王颖/891 研究成果选介 课题/项目选介/927 男女平等价值观研究与相关理论探讨 陈至立/9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宋秀岩/92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 沈跃跃/930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性别检审 薛宁兰/932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城镇女性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 杨慧/934 非正规就业女性生育保险问题研究 庄渝霞/935 “女性淘宝店主的工作和家庭平衡”项目 佟新/937 应对性别选择与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 汤梦君/939 婚龄性别比与家庭稳定性关系研究 刘中一/940 婚姻挤压背景下农村男性生命质量研究 杨雪燕/942 精准扶贫战略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男性的婚姻挤压问题研究 尹旦萍/944 婚姻制度变迁中亲密关系选择的个体–社会互动研究 杜平/945 性别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医生工作环境问题 李凌静/946 晚清女子教育与女性形象建构研究 秦方/947 民国社会思潮与女性婚恋观研究 杭苏红/949 历代女性总集叙录与文献整理 赵厚均/951 女性镜像与当代中国的主体认同(1940~2010) 贺桂梅/952 生命历程视角下女知青老龄叙事的文化特征 刘亚秋/954 21世纪初年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义 王宇/955 博物馆场域下的性别表征、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研究 傅美蓉/956 弗雷泽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逻辑谱系及其现实启示研究 戴雪红/957 论著选介/960 《性别与生命:正义的求索》(肖巍著)/960 《正义与关怀:女性主义的视角》(宋建丽著)/960 《科学有性别吗?》(江晓原、刘兵主编)/961 《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李英桃、王海媚著)/961 《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薛宁兰著)/962 《中国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研究》(佟新等著)/962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基于性别、家庭和国家的视角》(张亮著)/963 《性别与家庭——〈妇女研究论丛〉研究集萃(上下卷)》(杜洁、宓瑞新主编)/963 《媒体性别敏感指标:衡量媒体运行和媒体内容性别敏感的指标框架》(刘利群、陈志娟等译)/964 《审思与重构: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王俊著)/964 《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姜全保、李树茁著)/965 《乡城流动中的中国男性婚姻挤压》(靳小怡、刘利鸽、刘红升等著)/965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王金玲主编)/966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丁瑜著)/966 《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黄盈盈、潘绥铭等著)/967 《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肖索未著)/967 《男性妥协——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蔡玉萍、彭铟旎著)/968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黄盈盈著)/968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尚会鹏著)/969 《性别视角下的村庄社会生活变迁——华中莲荷村的劳动、闲暇、女性及家庭(1926~2013)》(黄玉琴著)/969 《“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许沃伦著)/970 《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美〕许曼著,刘云军译)/970 《宋元时代中国的妇女、财产及儒学应对》[〔美〕柏清韵(Bettine Birge)著,刘晓、薛京玉译]/970 《技术、性别、历史: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英〕白馥兰(Francesca Bray)著,吴秀杰、白岚玲译]/971 《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衣若兰著)/971 《明清地域社会变迁中的广东乡村妇女研究》(刘正刚著)/972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宋少鹏著)/972 《“女界”之兴起:晚清天津女子教育与女性形象建构》(秦方著)/973 《证据——上海172个慰安所揭秘》(苏智良、陈丽菲、姚霏著)/973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岳谦厚、王亚莉著)/974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思想与实践》(黄桂霞著)/975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耿化敏著)/975 《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简史(1949~2000)》(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著)/975 《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美〕贺萧(Gail Hershatter)著,张赟译]/976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8辑)》(杨凤城、宋少鹏主编)/976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加〕叶嘉莹著)/977 《唐代的社会与性别文化》(〔美〕姚平著)/977 《唐代女性与宗教》(焦杰著)/978 《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夏晓虹著)/978 《清末民初的“善女子”想象》(〔韩〕李贞玉著)/979 《浪漫的中国: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杨联芬著)/979 《隐蔽的风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创作研究》(马勤勤著)/980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张莉著)/980 《烈士风度——近现代中国的性别、牺牲与文章》(符杰祥著)/981 《性别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杨联芬主编)/981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1900~1950》(〔美〕李海燕著,修佳明译)/982 《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张炼红著)/982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李小江著)/983 《中国的性/性别:历史差异》(〔美〕王玲珍、何成洲主编)/983 《性别之惑——微文化研究(第二辑)》(滕威主编)/984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乔以钢等著)/984 《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范若兰著)/985 《多元视角下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刘英、李莉著)/985 《同性恋研究:历史、经验与理论》(王晴锋著)/986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上野千鹤子著,邹韵、薛梅译)/986 论文选介/988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刘亚玫、张永英、杨玉静等)/988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马焱)/988 《中国妇女/性别研究需要“学科化”的女性学吗?》(王俊、郭云卿)/989 《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从议题到话语之争》(吴小英)/989 《立足问题,无关中西:在历史的内在脉络中建构的学科——对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思想史考察》(宋少鹏)/990 《“交叉性”流派的观点、方法及其对中国性别社会学的启发》(苏熠慧)/991 《质性研究中的叙述套路:访谈的陷阱与拓展》(黄盈盈、祝璞璞)/991 《“耳听为虚”“无法言说”与“死亡的沉默”——对语言使用的方法论反思》(张慧)/992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清廉?——基于中国公职人员腐败容忍度的分析》(郭夏娟、涂文燕)/992 《层级嵌入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A市妇联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为例》(陈伟杰)/993 《妇女何以成为社群主体——以G市L村妇女自组织营造经验为例》(丁瑜)/993 《内生性脱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与合作组织——以山西PH与河南HN两个农民合作社为例》(杜洁、宋健、何慧丽)/994 《“妇女贫困”路径的减贫溢出与赋权异化——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扶贫实践的发展学观察》(李小云、陈邦炼、宋海燕等)/994 《扶贫车间对农村妇女空间的再造——基于河南省的一个案例》(陆继霞、吴丽娟、李小云)/99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女性社区精英的角色实践——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龙县N村旅游社区的个案考察》(苏醒、田仁波)/995 《资本控制与个体自主——对国内空姐情感劳动的实证研究》(李晓菁、刘爱玉)/996 《强控制与弱契约: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家政业用工模式研究》(梁萌)/996 《世界工厂里军事化男性气质的塑造与实践——一项对富士康基层管理人员的研究》(邓韵雪)/997 《技术、性别与身份认同——IT女性程序员的性别边界协商》(孙萍)/997 《情感劳动中的积极体验:深层表演、象征性秩序与劳动自主性》(梅笑)/998 《“干活时把雇主当家人,相处时把自己当外人”——住家家政工的雇主关系及情感劳动研究》(刘育婷、肖索未)/998 《“去标签化”与“性别工具箱”:女性卡车司机的微观劳动实践》(马丹)/999 《就业性别歧视案件的司法审查基准重构》(王理万)/1000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妇女权益保障——基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视角》(惠建利)/1000 《产权化改革背景下的妇女土地权益保护》(任大鹏、王俏)/1001 《“离婚冷静期”争议背后的几个学术焦点》(吴小英)/1001 《言辞型职场性骚扰的司法裁判逻辑》(王天玉)/1002 《社会工作职场性骚扰与容忍度研究——兼论组织氛围的中介效应》(吴帆、周子垚)/1003 《“积极同意”的是与非——关于美国性侵认定标准争议的一个综述》(郭晓飞)/1004 《关注亲密伴侣间的权力:胁迫控制研究述评》(吴小沔)/1004 《价值暧昧抑或目标分异——当下中国的家庭政策及其供给机制分析》(陈映芳)/1005 《中国家庭儿童养育成本及其政策意涵》(马春华)/1005 《人口政策议题转换:从养育看生育——“全面二孩”下中产家庭的隔代抚养与儿童照顾》(钟晓慧、郭巍青)/1006 《照料责任的家庭内化和代际分担:父母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宋月萍)/1006 《育儿政策对妇女发展和家庭性别关系的影响——以0~3岁托育服务发展为例》(蒋永萍)/1007 《“性别–母职双重赋税”与劳动力市场参与的性别差异》(杨菊华)/1007 《性别观念、性别情境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张春泥、史海钧)/1008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城市女性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靳永爱、宋健、陈卫)/1008 《全面两孩政策执行中生育成本的分担——基于国家、家庭和用人单位三方视角》(宋健、周宇香)/1009 《女性家庭权力、夫妻关系与家庭代际资源分配》(郑丹丹、狄金华)/1009 《扶上马再送一程:父母的帮助及其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许琪)/1010 《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杨可)/1010 《城市中产阶层女性的理想母职叙事——一项基于上海家庭的质性研究》(陈蒙)/1011 《学哺乳:基于网络社区中妈妈关于母乳喂养讨论的话语分析》(周培勤)/1011 《中国单身女性的困境:多元交叉的社会压力和歧视》(龚婉祺、郭沁、蒋莉)/1012 《透视流动家庭:文化规范与生活实践互构下的性别秩序》(杜平)/1012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女性跨省婚姻迁移决策的代际变迁——以杭州市萧山区江滨村“外来媳妇”为例》(张冠李)/1013 《劳累、拉扯与孤单:“老漂”母亲的母职实践及回应》(卜娜娜、卫小将)/1013 《有钱就有好女儿——越南新娘对“贴补娘家”行为的解释》(黄鹏丽、何式凝)/1014 《缅甸的女儿:跨境女性移工在瑞丽的汇款实践与情感连接》(陈雪)/1015 《陪读妈妈: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照料劳动的新特点——基于陕西省Y县和河南省G县的调查》(吴惠芳、吴云蕊、陈健)/1015 《主体民族志研究:布与贵州苗寨的当家女人》(简美玲)/1016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非遗传承人保护路径探索——基于回族女性传承人的讨论》(梁莉莉)/1016 《“人”的再生产——清末民初诞生礼俗的仪式结构与社会意涵》(李洁)/1017 《仪式、角色表演与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皖东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描》(陆益龙)/1017 《从“回娘家”到“联谊会”:外嫁女的“报”与新宗族主义的兴起》(王倩楠、何雪松)/1018 《代际责任、通婚圈与农村“天价彩礼”——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杨华)/1018 《“议彩礼”:论农村彩礼形成机制中的道德嵌入性——基于甘肃L县的案例分析》(王思凝、贾宇婧、田耕)/1019 《重塑社会活力:性别图景中的乡村教师和学校》(郑新蓉、姚岩、武晓伟)/1019 《农村女性利益诉求表达行动的逻辑理路——基于路易岛的案例研究》(陈涛、郑玉珍)/1020 《训诫女人:儒家女教的知识生产与话语机制》(柯倩婷)/1020 《孝女与虎患——以明清长三角地区方志记载为中心的讨论》(徐鹏)/1021 《金枝玉叶与收支困局——清代中后期公主经济境遇考察》(毛立平)/1021 《以女俗论教化:晚清来华传教士的“文明”教程》(杨剑利)/1022 《晚清北京女学人物发覆》(夏晓虹)/1022 《〈天义〉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视野与何震的“女子解放”》(刘人鹏)/1023 《从幽闭到出走——清末民初女性困顿–解放话语形成及实践》(秦方)/1023 《晚清至民国“劳动”观下的妇女家庭劳动》(王燕)/1024 《“观念解放”还是“情感解放”?——民初湖南新女性“离家”的实践困境》(杭苏红)/1024 《承前启后:1929~1933年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建构》(王向贤)/1025 《现代性的另类追寻——费达生20世纪20~40年代的社会改革研究》(金一虹、杨笛)/1025 《价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与劳动妇女主体的生成》(宋少鹏)/1026 《团结与改造:从旧产婆到社会主义接生员——以上海为例的讨论》(王瀛培)/1027 《资源、技术与政策:妇女的角色转变——以近现代的胶东渔村为例》(王楠)/1027 《为什么反思“革命与妇女解放”成了女性的专业》(钟雪萍)/1028 《关于中国革命与性别平等/解放的理论再思考》(王玲珍)/1028 《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共和国性别史研究》(董一格)/1029 《新文化运动与“女性主义”之诞生》(杨联芬)/1029 《延安经验:从“妇女主义”到“家庭统一战线”——兼论“革命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的生成问题》(董丽敏)/1030 《“新的写作作风”——探讨丁玲整风之后的报告文学写作》(刘卓)/1030 《人民文艺中的婚姻家庭叙事与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贺桂梅)/1031 《农村性别观念的现代性改造——以20世纪50年代陕西地区的流动放映为例》(郭燕平)/1031 《农忙托儿所与乡村再造——李凖〈农忙五月天〉里的制度与人心》(梁苑茵)/1032 《“再使风俗淳”——从李双双们出发的“集体化”再认识》(程凯) /1032 《东亚反性侵电影的叙事成规、现实语境与性别文化——为什么〈嘉年华〉不是中国版〈熔炉〉?》(魏英)/1033 《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以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为例》(辛逸、赵月枝)/1033 《视线向东:接纳东欧女性主义》(汪琦著、陈密译、闵冬潮校)/1034 《查特吉论印度民族主义叙事中的女性议题》(陈义华、王伟均)/1034 《如何认识性工作——国外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论争的历史演进》(苏红军)/1035 《纳萨尔运动中的女性:反叛的行动与压制的身体》(王晴锋)/1036 研究机构和组织、学术活动、学者简介 研究机构和组织简介/1039 长春师范大学性别文化研究所/1039 山东女子学院/1040 湖南省妇女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1041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研究中心/1042 附:前五卷年鉴已介绍过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名录/1044 学术活动简介/1051 学者简介/1084 王向贤/1084 王宇/1084 王楠/1085 王新宇/1085 牛建林/1086 尹旦萍/1086 石红梅/1087 朱骅/1087 包蕾萍/1087 任大鹏/1088 刘小楠/1088 刘鸿雁/1089 杜洁/1089 李婷/1090 宋少鹏/1090 宋月萍/1091 宋建丽/1091 吴小英/1091 张永英/1092 赵群/1092 耿化敏/1093 郭爱妹/1093 康沛竹/1094 鹿锦秋/1094 章梅芳/1095 梁丽霞/1095 靳小怡/1096 贺桂梅/1096 附录 2016~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性别相关项目索引/1099 论著索引/1116 博士学位论文索引/1149 妇女/性别研究学术刊物及专栏名录/1158 妇女/性别研究网站名录/1167 妇女/性别研究微信公众号简介/1171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简介/1173 主编简介/1175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