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研究篇、绿色生产力篇、政策研究篇与实践案例篇五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为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本书主要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任务目标、总体布局、现实挑战、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本书从绿色发展和自然生态高质量两个结果维度,以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四个路径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和线性加权法对全国及各省(区、市)的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时空动态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从建设趋势来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持续上升,但各省(区、市)因其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异质性而存在显著的指数水平差异。
赵茂程,博士,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件,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0余部。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一般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资助对象。曾获省部级教学、科技等奖励多项。现为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副理事长。
蒋建清 ,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迄今有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在《光明日报》等发表理论性文章多篇。
张晓琴,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学、生态文明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梁希科普人物奖、梁希科普活动奖。
高 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咨询专家。主要从事农村政策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土地制度等研究。
高晓琴,博士,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高等教育管理、生态文化、林业遗产等研究。曾获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林草局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编写教材等5部。
杨加猛,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教授。长期从事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资源与环境管理等研究。曾获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等。
Ⅰ 总报告 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分析及前景展望 赵茂程 蒋建清 张晓琴 高强 杨博文/001 引言/002 一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进展/004 二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目标与总体布局/012 三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025 四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031 五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展望/036 Ⅱ 评价研究篇 22024年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报告 生态文明指数评价课题组/045 Ⅲ 绿色生产力篇 3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研究 方世南/094 4协同推进气候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杨通进 左露琼 宋文静/106 5“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本质内涵和实践进路 曹顺仙 刘新元/123 6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施路径 冯鑫/137 Ⅳ 政策研究篇 7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研究 徐路梅/153 8生态文明语境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进路 魏想/168 9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制度梗阻与完善路径 王中政/186 10国家公园立法中的利益识别与衡平 齐婉婉/201 11“以竹代塑”的市场前景、潜在问题及展望 王泗通/211 12我国林草全面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袁梨梨/224 Ⅴ 实践案例篇 13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实践——以常州为例 汪瑞霞/242 14花园城市建设的首都实践:政策设计与实施路径 钱坤/258 15农林高校开展生态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袭开国 张晓琴/270 Abstract/281 Contents/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