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届评出6篇获奖论文,同时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论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水平和重要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现实、回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经验的学术志趣。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月18日,是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成立的最早的社会学研究所,是中国社会学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学研究所,发挥着社会学新型智库的重要作用。经过40余年的发展,研究所已形成较全面的社会学学科体系,整体上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社会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社会学研究所在党中央、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社会学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深入研究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发展建设方面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学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是地方性非公募组织,成立于2008年11月23日,奖励社会学领域教、学、研优秀成果;资助社会学领域学术研究、培训、调研、考察、出版等方面的公益活动。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五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 王天夫 王飞 唐有财 王阳阳 裴晓梅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田毅鹏 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的机制分析 吴忠民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周飞舟 王绍琛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黄晓春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六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 王迪 王汉生 积极托底的社会政策及其建构 王思斌 激情与社会——马克思情感社会学初探 成伯清 李林艳 中国精英地位代际再生产的双轨路径(1978—2010) 吕鹏 范晓光 当前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及总体福利水平分析 关信平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倾向 ——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消费 张翼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七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型构 ——1949—1954年居委会档案研究 毛丹 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 ——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 叶敬忠 贺聪志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地位与理论贡献 刘少杰 “权力—利益”与行动伦理:基层政府政策动员的多重逻辑 ——基于农地确权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 狄金华 市场体制与产业优势 ——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会学研究 符平 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 ——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 渠敬东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八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 从父职工资溢价到母职工资惩罚 ——生育对我国男女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研究(1989—2015) 许琪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路径与机制 朱斌 吕鹏 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 李棉管 岳经纶 “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 ——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 陈龙 “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肖瑛 从地缘多元主义走向话语多元主义 谢立中 附录1 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简介 附录2 “社会学优秀成果奖”奖项简介 附录3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五、六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附录4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七、八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附录5 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组织机构 附录6 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二届组织机构